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团结依靠全乡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提质增效,民生幸福稳步提升,在建设
一是坚持理论武装头脑。加强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着力建设“学习型班子”和“学习型机关”。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集中学习、个人自学、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习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央省市县关于作风建设等有关规定以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通过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班子准确判断发展形势、从容应对复杂局面、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坚持决策制度。注重加强班子团结,坚持班子成员间互通情况、沟通思想,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正确处理与集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规范从政行为。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决策。对关系全乡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项目建设、大额度资金使用、推荐等重大事项全部实行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形成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台的风气。
紧盯年初设定的目标任务,从基础工作着手,完善工作制度,因地制宜制定合理工作方案,激发群众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农、林、牧、产权改革等多个基础板块工作取得实效。
——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723.13亩,为增加村民收入,大力引导宣传发展中药材种植,当归种植面积达7715亩,新增党参种植面积1805.53亩,产值达361万公斤。开展绿色农业,在保家村、仓家村开展油菜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2000亩;在马家、窑庄等三个村开展马铃薯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1500亩,在昝扎、尕寺加村等四个村开展药材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2000亩,在巴扎、窑庄等三个村开展蔬菜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1000亩。
——林业管护不断完善。落实110224.1亩的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任务。认真制定了**乡2019年义务植树实施方案,组织各村积极参与“春季”和“秋季”造林大作战,全乡共完成义务植树6.8万株,为415亩荒坡及河岸披上“绿装”。发放2006年度143亩第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款共计12870元;发放2015年9561.59亩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款共3824636元。为避免发生森林火灾,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建立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制定防火预案,加强了扑火队伍建设,认真进行防火宣传,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落实防火责任,加大野外用火和隐患排除力度。2019年,全乡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为激发公益林护林员工作积极性,按时按规发放护林员劳务补助553121.68元。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全乡各类畜禽存栏30463(只、匹)其中猪、牛、羊、鸡分别存栏8633头、3782头、13111只、4937只,全年共防治疫病147216头。在“非洲猪瘟”防控排查期间,对养殖规模户以及散养户进行随机抽查和疫病询问,共排查生猪养殖场户4257户,生猪8633头。截止12月8日,共排查出发病猪76头,死亡并无害化处理75头,采样送检全血和组织样品111份,建立了日报表和月总结机制,严防疫情发生。开展了秋季“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做好“非洲猪瘟”的后续防控工作,发放消毒药240袋、40瓶,对6个规模养殖场户和520户散养户进行了彻底消毒,消毒面积达到23815平方米,确保全乡全年未发生猪瘟疫情。
--合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市级抽验,围绕组织成员界定、清产核资、折股量化、股份制改革方面组织各村及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并抓实销号管理工作;配合农经站开展登记赋码工作,乡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成员身份确认表与股东清册户数人数核查作为登记赋码一项重点,进一步厘清了基础数据;全年完成全乡21个村清产核资系统录入工作和21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赋码工作。以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全乡经济发展,筛选上报10个优秀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项目实施贴近群众生活。完善基层组织的硬件设备,积极向县新农办、住建局申请“高原美丽乡村”“两房建设”项目,分别投资100万元和50万元完成峡门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巴扎村“一事一议”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为符合条件的30户危旧房改造农户发放补助金额62.9万元。积极推进“厕所”工作,争取建设任务,采取统建的工作方式,高质量、高速率完成了工作目标。目前1050座卫生厕所已全部修建完成,并顺利通过了市县乡村四级验收,与此同时,还顺利承接完成了省发改委、海东市农牧局等单位定点观摩“卫生厕所”现场会共计4场。
紧紧牵住“生态保护优先”这个牛鼻子,抓牢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生态环保、河湖长制等重点工作,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做到了整治不停歇、持续发力不松劲。村民生活环境明显提质,生态环境生态绿色。
--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以“大棚房”整治、“厕所”、村庄清洁行动为契机和抓手,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式方法,强力推进垃圾治理、违旧建筑拆除、违法广告清除等重点整治行动。今年,全乡共拆除私搭乱建500余处、破旧厕所600余个、破旧棚圈及草房300余处、残墙断壁200余处,清理主要交通沿线违法广告及墙体广告24000余平方米,新增村庄绿化面积400多平方米,清理乱倒乱堆柴草、建材、杂物等生活垃圾约0.26万吨,整治力度前所未有,成功把尕寺加村打造成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样板村,以点带面,在全乡范围内掀起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力态势逐步形成。
--环保工作立行立改。以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回头看”为契机,在全乡进一步树牢“环保不好,全局不保”的理念和认识,由我乡牵头办理的4件交办件整改效果显著。且未发生反弹现象;对中央第六环保督察交办的2件信访案件进行认领,明确责任人及办理时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上报。为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效,配齐环保设施设备,完善“保洁员”管理制度,为保家村等6个村配备垃圾斗,保证环保工作持续性。
--河湖长制工作形式多样。系统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制度,将河湖长制办公室岗位栏和“六项制度”上墙,健全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对全乡21个村的村级河长、巡河员履职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并与21名巡河员签订《**乡河道保洁协议》,采用“择优而上”的选拔原则,选择责任心强、具有一定号召力的保洁员,为扎实做好河道保洁工作打好基础。截止目前,全乡共开展“河湖长制工作专项大督查”4次,共查摆出问题63件,其中河道河面有污染物59件、河岸周边有“四乱建筑”4件,目前共整改完成63件,整改完成率达到100%。通过“河长通”APP,实现“线上线下”河湖长巡河常监管,对乡、村河湖长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时时把控,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全乡村级河长巡河次数达45次,巡河21.36公里,河道清明、河岸清洁、河水清澈的总体目标已经达成。
--扫黑除恶高压态势。按照县委县政府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指南,严密安排,快速行动,为群众营造一个和谐安定、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环境,祛除社会毒瘤。乡党委制定印发了《**乡2019年扫黑除恶工作方案》,并在每月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分析研判会,宣传与打击并举,收缴火枪1支,4支,3支。紧密结合全乡实际情况,以走村入户、举行板凳会、张贴标语、微信群发,各村LED显示屏滚动播出等多种形式,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内容向所有群众广泛宣传,共走访群众3215户、举行板凳会、座谈会23场次,培训会2场,发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海报3314张,《公开信》4950份,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目前,全乡未发现重大黑恶势力犯罪、“村霸”危害一方的现象。
--矛盾纠纷及时解决。依托乡矛盾纠纷调解室和“12345”政务热线工作平台,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巩固完善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工作机制,乡党政班子成员、主管工作人员轮流到接待室开门接访,畅通了信访诉求渠道,通过集中接访、领导包案、驻村干部下访、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信访维稳综治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年共排查矛盾纠纷35起,解决35起,解决率达100%;接收 12345接办单36起,答复36起,答复率达100%。
--安全生活得到保障。乡党委政府与各村、乡属单位分别签订了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防汛等责任书,并将以上内容全部纳入《**乡2019年度重点工作考核清单》在汛期、端午、国庆前夕,联合乡卫生院、水保站、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站等工作人员,在重点时期,对重点场所分别开展防汛、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共9次,排查出隐患问题73处,立行整改62处,督办整改11处。面对重大安全事故重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及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本上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乡氛围安定和谐。
--信息平台高效畅通。借助“乡代表联络室”和代表微信平台,积极与代表互联,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接收代表意见之后经分析研判,按照工作分管内容和时间紧急程度分发给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在限定时间内进行回复,保障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今年,共接收代表意见52条,办理完成28条,答复34条,群众诉求得以解决。
紧跟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在新起点上深入落实习总关于青海“四个扎扎实实”的要求,科学把握发展趋势,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推动民生优先向民生优质转变,推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百姓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
--精准扶贫巩固提升。坚定不移地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实攻坚工作。坚持“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巩固发展脱贫成果。按照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和后续巩固提升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主动认领、举一反三,立行立改逐级传导压力,年内研究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会议24次,组织开展扶贫相关知识学习30余次,引导全乡干部职工筑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根基。印发《**乡党政主要领导蹲点负责制度》,由乡纪委和乡扶贫办对21个村进行全面督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定《2018--2020年度贫困户产业巩固提升扶持方案》,巩固脱贫成果。14户脱贫先进户被评为“脱贫光荣户”,由县农牧局奖励价值1.9万元农用车一辆,极大鼓舞了全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另外,积极做好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因户因人安排适合的技能培训班,共计开办烹饪、中式面点、家政服务等班次,帮助200余民贫困群众掌握技术技能,激活“造血能力”。为符合雨露计划申报条件171名学生发放补助金68.4万元。
--医疗保障持续推进。对全乡的医疗、民政、助学等方面进行地毯式的“回头看”。边滩、**卫生院对辖区内的常住人口25016人进行逐一建档,共建立健康档案25016份,建档率达到100%。在保证与929户贫困户一一签订“家庭医生”协议书的情况下,调整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签约服务团队2个,与普通农户规范签约19751人,签约率 70.9%,其中重点人群签约7123人,签约率89.84%,出行不便的群众甚至可以享受“医生上门就诊”服务,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2019年新农保新农合工作稳步开展。今年新农合应参保24645人,实际参合率达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3648人,收缴2019年养老保险金2982250元,3516人到龄领取养老保险金。同时,建立了新农合新农保台账并对信息库数据及时进行了维护。
--全面落实民生关怀。坚持“应保尽保、规范运作、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的原则,对全乡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复查”并按类分档,并及时把符合政策条件的高龄老人纳入补助范围。截至目前,全乡共有特困供养人员173人,其中分散供养153人,集中供养20人;低保人口290户723人,1-11月,累计发放特困金215.37万元,低保金250.4万元;为1146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资金71.8万元。按照“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的原则,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67户家庭经济困难户发放救助资金27.772万元。
--弱势群体温暖守护。关心关爱弱势群体,最大程度让残疾人享受到政府红利,目前,全乡共有102户119名残疾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82户86名残疾人享受特困补助,全乡1064名残疾人全部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有能力、有条件修建危房的3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为638名残疾人办理了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68名肢体残疾人享受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通过七彩梦行动计划”“彩票公益金”等康复救助项目,为426名残疾人争取并发放了辅助器具共458件。与此同时,举办电子商务、手工编织等残联培训班共计8次,参训人达到27人,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领域。
一年来,我乡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但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工作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村民自身发展能力比较薄弱,发展思路比较局限。二是全乡范围内缺少大型企业、合作社,示范带头发展能力较弱,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弱。三是全乡范围内缺少吸引企业投资的亮点项目及特色资源,对于企业和大型合作社的吸引力不强。四是村干部自身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