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分层推进。从四个层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县级领导班子“突出五个先行,争当为民先锋”,县直单位“突出五个提升,争当服务先锋”,乡镇“突出五个争先,争当发展先锋”,村(社区)“突出五个带头,争当和谐先锋”。二是动真碰硬。开展“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县委县政府文件、会议同比下降42.2%和58%,全县“三公”经费压缩25.3%;129名违纪违规人员被问责,3名党政“一把手”被组织处理。三是整体联动。县委建立“四风”问题、专项整治、民生愿望三本台账,确定整改任务192项,逐项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完成时限,实行挂号整改、挂牌督办,累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200多件,修订完善了一批工作制度,受到省市肯定。
(二)全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一是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全县249个村共调整村主职干部73人,调整面达29.3%;、主任“一肩挑”达100%;村干部职数精简156人,166名经济能人当选班长;集中培训887名新一届村“两委”干部,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二是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县领导挂点,县、镇、村联动,整合资金16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三类村阵地11个,规范党组织活动,提前调整支部19名,26个三类村(社区)党组织全部转化升级。三是切实加强阵地建用管。将101个涉农项目下放村(社区),建成32个市级示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五个服务”。成功举办全市分类定级集中授牌仪式暨阵地建用管现场推进会,基层党建工作受到全省通报表彰。四是深入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落实“五制一评”要求,召开县党代会年会。在后港、官垱、XX3个镇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基层不断扩大。
(三)着力打造高素质的“两为”干部队伍。一是实施干部“四项考核”制度。坚持网上考评制度,及时掌握干部日常履职情况;坚持思想分析制度,摸清干部思想状况;坚持作风台账制度,建立干部违纪档案,警示干部端正作风;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苗头性问题。32名作风优良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21名干部因“庸懒散”被通报。二是推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重大事项申报作为干部选任的必经程序,对新提拔的干部全部进行任前“体检”,防止干部“带病提拔”。6名干部因未如实报告,被取消任职资格。三是探索干部末位淘汰制度。由县“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全县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集中考核,确定“表现较好”和“表现较差”的班子成员,对班子成员综合排序。对实绩突出、排名靠前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评议较差、排名末尾的干部进行组织处理。四是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按照“三查一改”要求,对全县86个超职数配备干部逐步消化,目前已消化12个,没有新增一例超职数干部。我县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实践探索被中组部推广。
(四)全面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促成洪森粮油集团与谢华安院士共建再生稻院士工作站;与郭爱珍、向子钧等专家合作,分别在县植保站、汉江牛业公司建立了专家工作站。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先后建立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与南洋荣升联合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与富泰革基布技术研究中心、荆楚理工学院与德美科技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等8个产学研合作平台。三是加快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资助、扶持、激励力度,公开招考70名紧缺人才,引回“千人计划”学者吕启涛等41名高层次人才。建成全市第一家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培养基地。2家企业荣获“全省优秀创新团队”,紧缺人才培养“四项计划”被评为全省优秀创新项目。
以来,中央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形成了党的建设新常态。我把这种新常态理解为,在党建理念上更加注重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在党建重点上更加注重聚焦问题,在党建保障上更加注重依规治党、制度治党,在党建方法上更加注重以上率下、严督实查,在党建评价上更加注重群众参与、监督和评判,在党建环境上更加注重严肃党内生活。这种新常态,为我们进一步抓好组织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
(一)党建工作地位更加凸显,但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厚。今年,为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组织部门部署开展了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并直接派员参加下级党委述职评议会,现场点评、传导压力,让各级党组织看到了差距,也感到了压力。但真正来讲,基层的们还没有完全把党建工作当作主业来抓,还没有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投入足够多的精力、人力和财力。这固然有“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但组织部门需要反思的是,如何树立导向,将各级党组织的主业观从抓发展上转到抓党建上;如何营造氛围,让党建工作成为“硬任务”、“实要求”,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二)党建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但推进的方式还不适应。中央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组织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宽了,难度也越来越大了。可以说,一些容易的、好做的工作都已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党员队伍的管理、非公企业党建等。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攻坚克难,抓重点、破难点。反思当前我们抓党建的理念和方式,还习惯于就党建抓党建,未能把党建工作同当前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存在“两张皮”现象。很多人片面地认为,抓党建就是开展几个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是“雨过地皮湿”,一些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导致组织工作越抓问题越多。过于注重工作创新,年年都有新提法,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却没有长期坚持下去。热衷于办点造景,而对面上工作要求低,推进力度小,基层认为“虚”。这种不坚持问题导向的推进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的需要。
(三)党建工作要求更加严格,但制度的执行还不到位。习总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并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目前,组织工作的相关制度很多、很全,我们到村(社区)去,墙上挂得满满的都是党建工作制度。但为什么我们的党建工作、干部工作仍然不是很规范,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打了折扣。一些很好的基本制度,在实际中没有得到很好地推行和坚持。比如干部试用期制度,大都试用期一满就转正了,很少有试用不合格而延期转正的;比如选调生管理制度,要求选调生到村工作一年,但落实“五个一”的基层锻炼任务不够好;比如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清理,推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还有“三会一课”、村务公开、党员发展等,都是生命力极强的组织工作制度,但常常是制度虚设、程序空转,产生了“稻草人效应”,出现组织工作“虚位”现象。
(四)党建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但评价的体系还不配套。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使组织工作跟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部分旧制度未废止,新旧制度难以衔接;二是新制度大都没有量化指标,缺乏操作性;三是有的制度之间存在不配套问题,制度设立不系统、碎片化。老办法不能用了,新制度又用不好,导致在评价组织工作抓得好与坏时,没有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大家在评价时,还没有从深层次研究党建工作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根本性变化,而是看开了几个会,发表了几篇文章,上级领导给了几个批示。表面上看似很有成效,实际上做的好不如说的好。有时,我们过于注重上级评价,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计成本地办好,而对基层工作严于问责多、主动问需少,安排任务多、解决问题少。这种顾上不顾下的做法,基层不欢迎,群众不认可。我们亟需强化干部考核的“党建导向”,建立更具科学性、基础性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2015年,我们将牢固树立“五个从严”意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从严从实抓好新常态下的组织工作,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以干部精神的新状态引领新常态,让思想建设严起来。一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相结合,用半年时间,在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重点查摆干部道德品行、行使权力和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培养发掘一批优秀干部,作好换届储备。二是推行干部理论任职资格考试制度。组织全县班子副职和股级干部参加任职资格考试,实现由“让我学”向“我要学”、由“普及学”向“深度学”的转变。考试结果与干部选任、评先表模挂钩,促使干部端正学风,增强学习意识。三是每年召开一次高质量的生活会。严格规范会议程序和要求,坚持拟批评意见审核制、会末评议制、会后整改措施公示制等制度,保证每年的生活会都开出辣味、开出效果。
(二)以干部监督的新举措引领新常态,让纪律规矩立起来。一是推行“三例两考”。“三例”即对乡镇和县直单位进行经济责任例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出台《XX县关于村财镇管的实施意见》,对村级财务实行例行管理;用好干部网上工作日志管理系统,对干部工作状况进行例行监督。“两考”即对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集中考核,对每一个单位排序,对单位的每一个班子成员排序,对实绩突出、排名靠前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评议较差、排名末尾的干部进行组织处理;开展年度综合考评,大张旗鼓表彰考评靠前的单位,要求考评靠后的单位负责人公开表态,努力营造“有错无为皆问责、不换状态就换人”的良好氛围。二是推动“三查一改”。通过查领导干部名册、查“三定”方案、查工资报表和分类整改消化,对各单位人员编制,领导职数、非领导职数应配、实配、超配及原因等情况进行核实检查,对超职数配备干部逐批次进行整改消化。三是推进“三制一化”。深化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落实“一把手”“四个不直接分管”制度,推行重大问题决策制度,促进干部谨慎用权、规范用权。完善“12380举报信息管理系统”,打造信访、电话、网络、短信一体化举报平台,实现举报问题的核查、跟踪、反馈、查处常态化。
(三)以基层党建的新作为引领新常态,让组织基础强起来。一是开展“五评支书”活动,让队伍强起来。采取自我述评、测评、实地访评、领导点评、综合鉴评的方式,对全县村支部统一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工资报酬、留任调整直接挂钩,调动支部积极性。二是开展“示范争创”活动,让服务强起来。深化五型党组织、五星党员争创,推进党员示范岗、示范基层党组织创建,推动党组织覆盖向新兴领域延伸,党员志愿服务向基层群众延伸,党组织服务项目向经济社会发展延伸。三是开展“支书双带”活动,让发展强起来。依托城镇化发展契机,围绕“一区五带”发展规划,引导、扶持村(社区)党支部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大力兴办致富项目、特色产业,在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软实力。
(四)以人才工作的新成效引领新常态,让人才效益活起来。一是组团送学,培养千名职业农民。集聚全县水稻、畜牧、水产等各类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000名。二是结对帮学,培养百名专业技术人才。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引导全县“拔尖人才”和首席专家开展传帮带,每人确定1-3名培养对象,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0名。三是互动教学,培养百名企业管理人才。依托德美科技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专家教授授课指导,职能部门政策解读、企业高管现身说法等方式,培养企业管理人才100名。
(五)以队伍建设的新形象引领新常态,让干部作风实起来。一是持续开展“四风”整治活动。严查领导干部违反财经纪律、以权谋私、奢侈浪费、收受礼物、参赌涉赌、消极懈怠、生活腐化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责一起,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打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二是开展“双定双评”活动。在中层干部中开展以定岗、定人为主要形式,以评绩、评廉为主要内容的“双定双评”活动。组织企业、居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对评议对象在秉公办事、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议。评议结果纳入干部年度考核,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三是开展服务对象评窗口活动。窗口单位每年开展两次问卷调查,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建议;窗口人员每完成一项业务工作要请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评价;年底由县考评办对服务对象评议窗口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