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中国党在、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实现党的思想路线、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领导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从根本上看,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我们怎么来表达党的性质呢?党章:中国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决定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样的性质和宗旨,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所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党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个政党是否能长期执政,并不完全取决于执政党的主观愿望,而在于是否得民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
苏共失败的教训。调查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工人党的占4%,代表人民的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代表党的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取得执政地位后能否长期执政是一个重要问题。就把掌握全国政权比做“进京赶考”,绝不当李自成。实际上是告诫全党,要谦虚谨慎,防止脱离群众,经得起执政的考验。
习强调,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党的九十年的发展历史充分表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推动我们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执政兴国的最根本的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取得、建设、改革胜利的法宝之一,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因此,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必须继承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传统。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是损害形象,二是造成浪费,三是贻误事业,四是败坏风气,群众讽刺:“不善于做事,善于作秀”、“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不怕群众不满意,就凭领导不注意”。有的领导是“无为而治”,是“守摊子、混日子、摆样子”。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改革的矛盾多发期,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问题凸显,贫富分化严重,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其中,良好党群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成败。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所增加。
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其中,良好党群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成败。
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党的报告再次重申:在中国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景,凝聚了全民族的期盼和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党的党章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概括地说,群众路线的最主要内容就是“两个一切”、“一来一去”。可以说,这个表述是迄今为止我们党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的最准确、最完整、最规范、最权威的表述。
1943年6月,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此,中国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清晰明确的表述。
再次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地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目标任务,认真查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各环节。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胜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