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向大家作个简要的自我介绍:我叫XX,XX年出生,XX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在XX县XX中学、XX县XX镇等单位工作,2007年12月当选为XX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今天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座谈,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座的各位都是党外干部的佼佼者,我想同志们都是历经坎坷,倍受艰辛才爬到今天这个位置的。现在面对娘家的领导和各位同学,我也想借此机会诉说自己心里的酸甜苦辣和一些想法。
一、党外干部有三大尴尬。一是职位职数的尴尬。统一战线是我党事业取胜的法宝之一,党中央历来也十分重视党外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但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干部尤其是在县级以及县级以下干部的职位职数中,留给党外干部的名额是相当少的,虽说是按一定比例配备和任用党外干部,就我所了解的情况,从县级领导来说,一个县的实职领导职数一般就一个政府的副县(市、区)长,、政协若干名;从乡镇级来说,一般总共也不会超过乡镇的数量。就党内干部和党外干部的使用而言,目前的现状是:党内干部是一年一小动,三年一大调,只要不犯错,前途定光明;而党外干部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提拔使用要靠实力加运气,最后有的还得靠关系--关系网强、运气好就提拔的快,关系网差、运气不佳就可能长期原地踏步,临近退休才解决待遇。二是合作共事的尴尬。都说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但目前的事实是,没有做大官,就注定做不了大事。由于多种原因,基层的党外干部是当不上大官的,提一个级别也是解决待遇,要想有一番作为也要受到诸多的制约,因而很难有大作为。都说有为才有位,但目前的事实是,党外干部再有为,最终也是位卑职微,要看领导眼色行事。遇上开明的领导,也许会给你充分职权,让你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遇上固执的领导,你也许只能是花瓶和摆设,开会邀请你,但表态拍板你就没有份,分管范围的事也要经常请示汇报才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是常用的现象,更别提给你独立行使职权的机会了。三是管理机制的尴尬。目前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其一,党内和党外干部交友制形同虚设。党外干部需要有人帮助指点提高,想与党内干部交友,但这种愿望事实上很难实现,党外两个字仿佛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其二,党内和党外干部培训不平等。如青干班培训,党内干部培训一般是4个多月,而党外干部的就是2-3个月,学习提高的条件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其三,娘家作用被弱化。部是党外干部的娘家,但目前基层部培养、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职能已被大大弱化,所提的建议往往要搁置一段时间再议,而等到再议,时机已过,如此几个回合后,建议也就自然少了。
二、党外干部有三个盼望。这三个盼望也可以说是三个建议。一是盼望为党外干部的成长施点肥。一般来说,党外干部的成长要比党内干部艰难。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和速度,进一步创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的观念和机制。在具体操作中,要突出先行先试,对有为有能、德才兼备的,不管党内党外干部,要不拘一格放手使用,大胆任用,以此带动大批党外干部追求进步、大展才华,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动局面。二是盼望为党外干部的腰部加块板。中国党是党外干部的后盾,对我们在上的信任和关心应该是对党内同志的基本要求。建议在原有基础上,创新管理机制,使党外干部的人事建议权、分管工作决策权落实到实处,确保党外干部有职有权,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三是盼望为党外干部的干事搭个台。也就是为党外干部搭建更为广阔的干事平台。上次在听彭部长的讲课中,了解到湖南成为全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的试点省份,我们倍感振奋。当前,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在任用党外干部担任政府组成部门的一把手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的一把手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但是县(市、区)一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却始终感觉这还是一道越不过去的坎。因此,建议把确实有能力有品行的党外干部科学地配备到县(市、区)一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一把手职位上,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内发挥党外干部的聪明才智,如果一时难以实现突破,也可先在常务副职上进行使用,逐步寻求突破。
三、党外干部要实现三个增强。作为党外干部的一员,我个人认为要想更好地成长和干事,一是要切实增强自信。在现实条件下,有部分党外干部囿于党外限制,不自觉的把自己排除在决策、干事之外,在做人做事上都底气不足、低人一等。我认为党外干部也是党的干部,首先要看得起自己。党和组织上的任用,是对的自己的认可,是对自己的信任。因此,一定要充分相信自己,随时更严格地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党和人民的建设事业中,在干事创业中施展才华、增长才干,从而获得新的认可、新的评价,切不可妄自菲薄、虚度岁月。二是要切实增强素质。打铁还需身体硬。党外干部要狠下功夫,增强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素质。要永葆坚定信念。通过这次在社会主义学院学习,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我国现行的政体是最切合国情、最适应发展的,坚定了拥护党领导的决心和信心,坚信与党合作共事的前景更加光明。二是业务素质。要下苦功钻研分管工作,成为专业骨干、行家里手,充分体现党外干部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保证建言献策、干事创业的水平和质量。三是科学文化素质。要不断丰富更新科学文化知识,改善知识结构,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和监督的作用。三要切实增强自律。有的党外干部由于说话无力、干事无权、进步无望而迷茫失落,甚而空虚堕落,留下耻辱和骂名。虽然党外干部不是党员,但我们也不能以此为由放松自我约束,而应该更加严格自律,干事在先、创业在前,把名利荣誉放一边,以优质的服务、扎实的工作、清廉的形象赢得组织和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