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出生在农村,对农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上了这么多年学,刚踏入社会,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和资历的情况下,让自己真正的面对基层连队去当一名队干部的时候还是显得措手不及。并且我到布敦化牧场工作之前对农垦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因此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开展工作是我上任前想的最多的问题。
如今工作已半年多了,我在磨练中成长、在磨合中寻求自己的位置。现在,当我重新审视自己时,我发现自己已经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和工作的意义。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走访调查,并在场队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帮助下,我逐渐掌握了农垦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与开展基层工作的一些方法。我工作的布敦化牧场四队位于场部地区,现有290户,835人口,在职职工174人,党支部现有党员18名,耕地面积4845亩,林地面积530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发达、通讯便利。到四队工作的半年多时间里,我满怀热情的积极投入到了连队各项工作当中。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我迅速的适应了连队的生产生活环境,也熟悉了在基层连队工作的方式方法,真正的触入到了生产队忙碌的工作节奏中。由于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职工群众对我的期望和要求很高。因此,我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的加强学习,探索基层工作的方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连队老领导和职工群众学习;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场队两级的工作重点,及时传达到职工群众中去。在半年多的工作中,我得到了场队领导的鼓励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我所在连队的职工群众的配合和支持。
我刚到布敦化牧场任职时,场新建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内的19栋集蔬菜种植、养猪、厕所、沼气四位一体的“43型日光温室大棚”刚刚投入生产。在场党委的安排下我兼负了棚区的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由于我专业技术不多而且缺少在大棚工作的实际经验,为了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职工的期望,我在看书上网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知识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农业技术员和老菜农学习,并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我们还先后几次去了乌市、突泉等周边地区的设施农业基地,观摩学习了他们种植蔬菜的先进经验,丰富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帮助大棚户经营管理好了蔬菜大棚。
布敦化牧场地处巴颜胡舒镇城郊,临近中旗火车站,有很好的发展设施农业的地缘优势和交通条件。但是我场发展设施农业属起步阶段,因此大棚户还有诸多顾虑。于是我们给他们讲解了发展设施农业的良好前景和我场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利条件,引导和激发了大棚户的生产积极性。我们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引导大棚户冬茬主要种植了小菜类,春茬主要种植了黄瓜、番茄、芹菜等。从选品种到育苗、定值、收获,我们提供了种植技术上的全程服务。大棚蔬菜种植中田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及时指导了棚内肥水管理、温度调节、病虫害防御等工作。在我们农业技术员和大棚户的共同努力下,去年10月份开始生产到今的9个月的时间内,生产面积有250多平方米的每栋大棚的平均产值达到了13000元,净收入达到了10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提高生产效益,我在学习先进技术吸取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在棚内做了黄瓜嫁接的实验,利用黑籽南瓜做为砧木做了黄瓜嫁接育苗,成活率达到了86%。实验结果证明,嫁接后的黄瓜耐寒、耐热、抗病性强而且早熟高产。
经过半年多的工作,我体会到了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艰辛,也清楚地认识到了建设新农垦,实现场兴民富目标是任重而道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着重做好以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继续充当生产队“两委”班子的好参谋、好助手。大胆细心的提出自己的一些独到看法和建议,促进生产队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继续探索研究适合生产队发展的路子。引技术,搞发展,树典型带动职工群众致富。
二是要继续做好场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的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大力推广嫁接技术让我们的蔬菜增产职工增收,并且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更好的为大棚户服务。今年我场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在扩建30栋日光温室大棚,我们将引领大棚户走上规模化种植、特色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道路;切实增加群众的收入,实现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
农垦是一个广阔天地,我将在农垦这片热土上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为建设新农垦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价值。
最后,我再次感谢局党委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也祝愿在座的各位同仁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