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问题的调查》共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我市人才培养工作现状;第二部分,我市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措施和对策。
人才培养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的关键一环。近期,我们组织力量,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多年来,我市一直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以提高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搭建公共培训平台,创新培养培训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建成了以XX市人才培训考试中心为主体,以各部门培训机构为辅助的教育培训网络;建立了劳动力培训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
--对于党政才,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干部自身岗位需要和个性化要求,研究确定了领导者创新思维与开拓能力、行政执行能力和领导方法与艺术三个自主选学专题。
--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一方面采取与清华大合,先后举办了2期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研修班,另一方面,依托市工信、人社、农委等部门实施了《XX市大小老板培育工程》,每年培训自主创业大小老板10期,现已培育成功5000人,带动就业15000人,实现了培一带三的倍增效应。
--对于技能人才,按照需求定向、企业主导、条块结合、政府支持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实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实用技用人才队伍。
--对于农村实用技能人才,以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村干部、培育种养加科技大户、发展具有较强市场意识的农村经纪人为目的,实施了《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五年内培育开发新型农要实用人才37750人。
1、人才培养在观念上还有一定差距和误区。一是部分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在人才的招录、培养、使用上思想不重视、措施不落实、使用不得当,致使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比较重视外界人才,不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把引进人才和挖掘使用人才割裂开来。三视野不够开阔,人才培养工作的力度与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相差甚远。认为只有把人调进企业才能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忽视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发、利用人才。与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合作不够。
2、人才培养缺乏规划与计划。人才培养还滞留在较低层次上,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缺乏体制上的大胆探索和积极创新,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同时,人才培养配套机制尚不健全,人才市场机构未能充分发挥铺路架桥的作用。
一是科学制定培训目标。人才培养的总量目标,必须立足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才需求的具体实际。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提出具有全面性、前瞻性、科学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实现人才培养总量同经济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
二是突出培训培养重点。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培养取向。对党政人才,要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和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重点要突出优秀中青年才的培养。对专业技术人才,要着重提高科研、学术水平,从中培养一批在全省及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科带头人。重点是要大力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专家。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提高法律、经营管理等水平。重点是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
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各类培训制度,大力推行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切实抓好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轮训。切实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执(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加强对学历、学位和各种培训证书的管理。逐步建立适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点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培训体系。重视实用型技能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