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换届刚刚结束,市委组织部举办乡村干部培训活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今天,很高兴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和大家一起交流。在座的各位都是乡镇、村两委一把手,主要来自宁江区、前郭县、开发区和哈达山旅游经济开发区,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家是全市农业和农村第一线的中坚力量,多年来,工作在基层,奋斗在基层,兢兢业业,埋头苦干,非常辛苦,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特别是三农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我到XX工作四年多了。可以说,对XX这片土地有了非常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对XX农村和200万农民兄弟,从不熟悉到熟悉,从关注到了解,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很想为XX的农民和农村实实在在地多做一些工作。几年来,我每年都坚持到农村、到基层多走走,多看看,和农村的干部群众聊一聊,看看三农工作落实的怎么样,看看广大农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把我们的政府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宁江区田家村是我的联系点,到那里去的时候多一些。从全市来讲,走过、路过、看过的地方多一些,蹲点调研的地方少一些,但是,每次到基层调研都能了解到一些实际情况,看到一些可喜变化,应该说,体会比较深。借这次培训班的机会,主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思想,谈一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什么形势,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怎么有效打破制约农村工作的诸多瓶颈;怎样更好地贯彻落实好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怎样适应农村工作形势的发展要求,切实做好农村的各项工作。我想,这也是广大乡村干部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大家工作中亟待破解的问题。谈的不一定到位,不一定准确,主要是和大家一起交流。下面,我重点谈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个问题,谈谈怎样把握当前农业和农村面临的新形势,认识做好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农业是人类繁衍和文明传承的源泉,也是历朝历代富国建业的根基。每一个历史阶段,农业和农村都会彰显不同的发展特色,距今10000年前原始农业时期,出现了石头农具,五谷六畜开始种养和繁殖;商周时期,为加强奴隶社会管理,统治阶级推出了井田制,形成了中国农业经济的雏形;秦汉时期,随着铁金属的发现,铁犁和牛耕得到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隋唐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土地管理,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实行了均田制;宋元明时期,农业生产工具代犁架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这一时期农业的强势发展;到了近代,欧美农业科学、生物科学的引入,又加速了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演变,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所有这些,都历史的见证着一个文明古国农耕文化的辉煌与沧桑,记载着中华民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我国农业发展历史证明,只有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形势,农业才能真正发挥固本、利民、兴邦的作用。(注: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实行的一种土地使用的管理制度。耕地形如井字。是一种农业、行政与军事组织形式合一的重要制度;均田制,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计口授田是指政府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桑田可继承,露田在年老或死亡后要收回。)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走过了光辉的历程。特别是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广,彻底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的现象,使中国9亿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经过30年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到2009年突破5000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80年的62%下降到2009年的43%,农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的党中央,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就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形成了新时期比较完整的三农工作指导思想和政策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连续出台了7个中央1号文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惠农政策。取消了在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实行种粮直补和良种补贴;实施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和阳光工程等等,这些惠农政策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国的三农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创新发展的一个典型例证。从当初率先在全国实行大包干开始,终没有停止改革创新的脚步,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现在的小岗村,已经通过实行土地流转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兴办新型合作经济及发展红色旅游等方式,走上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之路,尤其是十六大以后的8年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8年,也是小岗村民得实惠最多的8年,目前,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了7000元。实践证明,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管理、乡风文明、社会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从宏观上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中国的村镇正经历着一个分化重组的过程,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时代已逐渐远去,广大农村由传统的农耕社会演进为农工社会,这是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形态和结构发生的总体性变化。农民与城市居民等其他社会阶层的差距不断拉大,弱势化程度不断加深,长期实行的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形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牺牲了农民的大量经济利益。在这一特殊时期,新旧体制交织,特别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制约,以及政策实施中的递减效应等,使得这一阶段农村经济社会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凸显,无疑将制约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转型的步伐。
从XX来看,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建市这18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由于历史欠账多,相对薄弱的状况仍未改变,尤其是交通、水利建设相对滞后,人居环境亟待改善。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虽然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但产业化水平较低的现实没有改变,粮食生产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畜牧业、水产业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农村龙头企业规模档次急需提升。三是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当前农民收入水平增长较快,但近年来,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农资价格快速上涨,农产品市场跌宕起伏,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增收空间,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四是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随着惠农政策和民生工程的实施,农村社会整体形势稳定,但一些体制性的深层次矛盾没有解决,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五是农村基层干部职能转变不到位。2006年农业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