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公文写作网>>公文大全>>领导讲话>>党建>>组织人事>>正文
典型形象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任何一个时代先进典型人物,都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现实背景,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取向和代表意义。王顺友同志是在我省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推出并在全国树立的一个重大典型,这个典型既不是优秀的领导干部,也不是宝贵的精英人才,他是一个普通、平凡、实实在在地实践党员的先进性,但却受到全社会敬重的邮递员,他的工作和生活,值得我们去体会。
王顺友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说他平凡,是因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邮递员,他的工作就是送信、送报;说他伟大,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创造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他参加工作20年,一个人徒步走了21个二万五千里长征,行程达2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走了6圈。没有一种信念、没有一种精神、没有一种意志,要做好这难以想象的工作,经受这难以想象的磨难,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充满了几多浮躁、功利的现代社会,王顺友事迹的传扬,犹如一股清风吹拂。认真反思、回味和对比王顺友事迹以及昭示的精神,我们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党员,都能从中感悟出许多有意义的东西。
〇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现实的,它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王顺友的可贵,就在于他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兢兢业业、数年如一日做好本职工作,体现了先进性;学习王顺友,就要象他那样把先进性的意识与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自觉结合起来。
本职工作岗位是一个党员实现自身价值体现先进性的主要平台。每一个党员也许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但先进性的要求和精神对所有党员都是一致的。我们党既需要能够创造伟大业绩的精英人才,也需要在平凡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能完成任务的普通劳动者。能够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社会发展的最前沿的当然是先进性;但承认现实差距,兢兢业业在普通岗位上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也是先进性。
王顺友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他干的工作是很普通的工作,甚至是一些人眼里不屑一顾的工作;但他又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人,他能够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王顺友几十年如一日,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跋山涉水、风雨无阻地给大山深处的乡亲们传送书信。他没有所谓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理想,他就是希望在每次长达半个月的行程中,能够安全、准确、及时地把信件报刊送到那些渴望收到信件报刊的人们手中。他的喜怒哀乐、他的艰辛劳苦、他的向往追求,都融化在了漫漫邮路上。
在王顺友身上比较集中的体现了我们党倡导和发扬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形成和弘扬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美德。大道至简。就一个人来说,只要尊重和服从既定的社会管理秩序,而对社会和他人来讲,不要构成不良的影响特别是破坏,就是贡献。同样道理,在我们党的6900万党员中,如果每个党员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如果再带动影响周围几个人、一群人做好,党就有了坚固的执政基础,党的执行力、战斗力就会大大增强。我们的党风、政风、行风、社会风气就会得到好转,整个社会所期盼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美好愿景肯定会得以实现。
〇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现实的,任何社会职业、岗位都存在着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渠道和着力点。王顺友的可贵,就在于他在并不起眼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现实空间;学习王顺友,就要象他那样努力把职业岗位的作用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联系起来。
应该说,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先进性最集中的体现。但作为党员来讲,为人民服务不是空洞的概念,在任何地方和工作上都能够找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和空间。王顺友的工作,表面上看就是送报送信,是社会分工中很具体的一环,但他的工作的直接终端效果却是让乡亲们得到了信件、报刊和亲人们寄来的包裹,架起政府与群众、山里与山外联系的桥梁。正因为如此,王顺友从自己的工作和乡亲们眼神中读懂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他为能充当这种使者、并顺利地完成这种“使命”而感到欣慰、自豪、幸福,感到一种价值的实现。“为人民服务不再苦,再苦再累都幸福”,就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二十余年来,王顺友虽然没为社会创造什么物质财富,但他真心诚意为乡亲们服务,并得到了乡亲们由衷的喜爱,与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乡亲们就把他当作党和政府的使者,把他的工作当成了党和政府的关心,热爱王顺友并拥戴党和政府,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王顺友实际上为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我们每个干部、每个党员,都象王顺友这样心里时常装着人民群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联系群众、代表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从而得到身边群众的认可、拥护、支持,其实党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阶级基础,就能吸取不竭的力量源泉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〇党的形象是具体的现实的,每一个党员的形象都体现着党的形象。王顺友的可贵,就在于他自觉地把自己与党和政府的形象联系起来,始终不忘以自身良好形象去体现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学习王顺友,就要象他那样努力把自身形象与党和政府的形象自觉地联系起来。
对更多的老百姓来讲,大家认识并判断党的形象、党组织的形象,更多的、最直接地就来自于他们对身边的党员的形象的认识判断。党员的党性观念,就在于要时时处处都能把自己的行为同党的形象结合起来,通过自身的工作行为来体现党的形象。王顺友身上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很好地实现了这种对接。他深知:作为一名乡邮员,他所肩负的责任,就是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安全、准确、及时地把信送到;作为一名党员,他所行使的使命,就是要为完成党交给的工作任务而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他的工作空间、生活空间都是由他自己支配,但他从不懈怠自己,一匹马、一条路、一个人,默默无闻地走了20年,出色地地完成了任务。
在大山深处的乡民们,从来就把王顺友的工作当成党和政府的关心,如果多时不见王顺友来,他们就会认为党和政府不管他们了。王顺友与老百姓的感情和关系,其实是很朴实、很简单、很直接的,就是通过送信建立与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群众从他身上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也很自豪、很自觉地接受乡民们的这种联系,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服务与党和政府的关心联系起来。王顺友从来没有因为岗位局限,而感到自卑,反而乐此不疲、锲而不舍,他说,他“真还认为自己的工作确实了不起”。如果我们每一个党员都能对自己的工作都能有这种认识,都能够有这种胸怀和境界,我们党执政的形象肯定会大大提升,我们党将始终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