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7月21日,我和市政府办、市财政局的同志一道,对澧县的湖南国人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益侨(湖南)制药有限公司、澧县新澧化工有限公司等三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重点了解了企业的运行情况、目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并征求了他们对我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调查的三家企业都是澧县的优势企业,生产规模、经营效益、社会贡献都在全县处于领先地位,对澧县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支撑带动作用。
国人环保 是由原湖南国人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改制而成的集团公司。该公司现有环保餐饮具厂、翔龙彩印厂、永州啤酒厂三家全资子公司,另外还有重庆国人啤酒股份有限公司30%的股权。最近又收购了澧州机械厂,正着手招商引资6000万元将环保餐饮具厂从西洞庭迁入澧县工业园。公司现有注册资本9700万元,总资产达2亿元,有员工945人,可年生产啤酒20万千升,环保餐饮具2亿只,彩印商标4亿套。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6亿元,销售收入1.34亿元,上交税金1020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847万元,同比增长30.1%,其中生产啤酒2.2万吨,增长0.43%;彩印商标1.1亿套,增长12.7%;环保餐饮具1719万只,增长22.9%。
益侨制药 是1996年由香港益侨有限公司出资422万元、深圳康哲药业有限公司出资406万元共同兴建的中外合资企业,以生产抗生素类药物为主,年生产能力为100万标箱。现有总资产1000万美元,员工260多人。今年6月,获得了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GMP行业认证。2002年公司实现工业总值1.3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入库税金1746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00万元,同比增长2.2%;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增长3.5%;实现税收440万元,同比略增。
新澧化工 是由四川金鑫化工进出口公司投资6000万元兴建的,占地67亩,主要生产无水硫酸钠,设计年生产能力20万吨,可年创工业产值9000万元,创税800万元。该公司去年10月份投产,今年上半年处于试生产阶段,基本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上半年实现工业产值近3000万元,销售收入2900万元,税收300万元。该公司正规划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2亿元,征地120亩,新上35万吨生产线,使年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
国家计委已明确要求放宽民营经济准入领域,凡国家无明令禁止的行业,都应允许民营资本进入,但有些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仍在设障。新澧化工有限公司反映,澧阳盆地有丰富的工业盐矿,该公司计划投资开发。对于工业盐矿开发,国家并无明令禁止,省计委也不限制立项,且外省已放开开采,但省轻盐集团实行行业垄断,拒发工业用盐经营许可证,严重制约了公司的扩张性发展。
国家虽然鼓励开发环保产业,但对环保产业缺乏相应的市场保护,导致质低价廉的非环保产业对质优价高的环保产业形成了巨大竞争压力。国家环保公司的环保餐饮具厂目前就面临这个问题,他们的市场扩张十分艰难。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带着普遍性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资信度较低,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普遍对大企业“争贷”而对小企业“惜贷”,由此导致一些民营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更难满足二次创业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我们调查的国人环保公司的环保餐饮具厂,就是完全用自有资金兴办的,目前尚未得到分文银行。该厂现因厂址迁入澧县工业园,占用了大量资金,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急需解决600万元才能全面启动。
由于企业产品更新步伐慢,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营销手段不活等原因,今年来,这三家企业效益都不十分理想。上半年国人环保工业总产值只完成半年计划的67.9%,环保餐饮具、商标的欠产额度较大,啤酒行业销售成本增加,有些市场被挤垮。
民营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是现实的民本经济,是典型的内源经济,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我们必须把民营经济业主的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民营企业的困难作为第一服务目标,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要真正确立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从政策上进一步落实民营经济的“国民待遇”,全面放宽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各级政府要按照“凡是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对民资开放”的原则,制定各个行业的市场运作规范,以保证投资市场的有效运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上街接和沟通,排除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对民营企业新上项目的审批障碍,多给民营企业一点发展自主权。
政府既要鼓励市场竞争,又要规范市场竞争。要加强市场监督,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杜绝制假售假、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现象。要加强市场引导,对国家鼓励开发的产品,给予必要的扶持,特别是环保产品,这是我们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对其要高看一筹,厚爱一层,切实加强扶持和保护,可以在控制范围内在税费方面作出一些比较灵活的安排,缩小环保产品与非环保产品之间的成本差,降低非环保产品冲击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资金短缺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企业融资面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因此,企业融资不能老是去挤“独木桥”,必须广辟渠道,海纳百川。即要扩大内源投入,又要争取外源投入;既要争取银行投入,又要吸纳民间资本。具体来讲,要千方百计走活三条路子:一是争取银行,二是加强社会融资,三是大力招商引资。我认为,当前要着重研究银行问题。争取银行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家的信贷政策仍然向大企业倾斜;二是民营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一般都是零散小额,但程序和手续仍然要全部到位,提高了银行的成本;三是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民营企业遍地开花,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力不从心;四是银行内部信贷管理越来越严,职员的信贷风险责任越来越重,普遍存在“恐贷”心理;五是许多民营企业自身抵押资产不足。针对这一现实,争取银行必须突出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经常开展一些银企洽谈活动,增进银企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支持;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民间担保公司,通过中介机构评估来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信贷风险;三是增强企业实力。民营企业要加快产品开发,积极开展营销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力,以提高自身的信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