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部门不断加大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和推广力度,大力推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但是,收入水平较低、收入预期不稳、消费环境较差、传统消费观念等因素阻碍了当前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和推介力度,以更为优质的消费信贷服务,支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限制了消费信贷规模。以陕西渭南为例,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一点,到2011年扩大到3.34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所享有的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隐性收入部分,实际城乡收入差距更大。
二是农民收入预期不稳影响了消费信贷发展。目前,普通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两个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收入受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特别是近年来,农业增产不增收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外出务工受到诸多限制,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且容易受到劳务市场波动的影响,劳务增收基础不稳。农民预期医疗、子女教育、结婚以及养老等基本支出逐年增加。由于预期收入不稳定和预期支出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抑制了农民的即期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三是农民传统消费观念削弱了消费信贷需求。“量入为出、勤俭持家”是农民的生活准则,“收支相抵,留有结余”是农民传统的理财原则,这种消费观念大大削弱了农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因此,尽管部分农民经济实力较强,但消费观念趋于保守,在消费方式上仍然因循守旧。调查显示,消费能力不足时,90%以上的农民表示不消费或者是暂缓消费,仅有约10%的农民表示会申请消费。
四是农村消费环境较差限制了消费信贷拓展。一方面,水、电、路、通讯等设施落后,直接影响了家电、机动车等大件消费。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不合理。部分厂家忽视农民的实际需求,只是把农村市场作为城市市场的简单延伸,甚至是作为处理积压滞销残次品的理想之地。另外,家电售后服务不到位,农村地区普遍缺乏维修服务网点,售后服务无法保证。上述因素不但限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也阻碍了农村消费信贷的拓展。
五是信贷风险影响金融机构拓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农村基础设施不发达、社会关系依赖度高、农户收入不稳定等因素,使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村资金需求,信贷风险也更加突出。此外,由于农村居民平时较少与银行接触,信用考评缺乏直接参考依据,不利于银行贷前风险控制,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积极性。金融机构对于农村地区消费信贷投放存在“嫌贫爱富”现象,多数需要支持的贫困农户难以成为信贷支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