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把“”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同时又作出了一项重要部署——这是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贯彻“”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初级阶段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抓住了坚持党的先进性问题,就抓住了全面贯彻“”重要思想的核心,就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着力点。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从新世纪开始,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三大任务,就需要全体党员积极奋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党员加强自身修养无疑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紧迫。首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要求党员加强自身修养;其次,我国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复杂性、艰苦性,要求党员必须加强修养;第三,从党员队伍的自身状况来看,加强修养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无产阶级导师和中国党领导历来十分重视党员的修养,重视党员先进性标准。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家,明确提出看重以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思想,而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党员的思想修养。同志1939年专门撰写了《论党员的修养》。同志特别强调,党员要坚持党性,反对派性;坚持解放思想,反对因循守旧;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反对歪风邪气。特别是同志提出的“”重要思想,为新世纪党员的思想修养指明了方向。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党能够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同我们重视党员的修养是密不可分的,党员加强世界观改造和思想修养,是党员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出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无不与党员修养密切相关。因此,党员加强修养,决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品德和素质的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和整体战斗力,乃至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每个党员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自觉,要把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作为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的基本途径。
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所以要求党组织中的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履行“先进性”,真正让“先进性”成为每个党员的自觉意识。增强每个党员的党的意识,不是一名空话,在新时期应该表现为:
每一个党员,都应当以作为党的一员而自豪。党员敬党、爱党,就要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党,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党,做到有损党的形象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党和人民利益的事坚决不做,对损害党的事业的言行坚决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一个党员,应当也只能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必须维护党的利益;如果做有损党的形象的事,说有损党的形象的话,糟蹋党,实际上也就是糟蹋自己。同时我们党鼓励并要求党员对党内事务积极发展建设性意见,在遵守党的纪律的前提下协助党组织纠正缺点和失误。
其次,要增强忧党的意识。我们所说的忧患意识,是对党和人民利益的深切关心和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长远思考,是对已经出现或不能出现的某些动向,不稳定因素清醒认识和对今后形势的正确把握,是把这种关心、思考、认识、把握转化为努力工作,廉洁奉公,遵守纪律,服从大局以及同各种不良现象作坚决斗争的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果每个党员都有忧患意识,满腔热情关心党,正视各种困难和挑战,认清前途和方向,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必胜的信心,我们的党就会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永保“先进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更加充满信心。
总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出了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的号召。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品质,也是保持新形势下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党以艰苦奋斗而生,国以艰苦奋斗而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中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保持其先进性,难以兴旺发达的。中国党的几代领导核心也是在一贯倡导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带头身体力行,才保持了我党的先进性,保持了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抗战时期,美国记者正是从居住简陋窑洞,周恩来睡土炕,彭德怀穿缴获的降落伞缝制的背心等平凡小事上,洞察出党人艰苦奋斗的伟大力量,并以此推断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改革开放时期,同志再次告诫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进程”。同志也反复强调“过去干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要靠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是永持党先进性,与人民共命运的很好经验。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历来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新时期,牢记“两个务必”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更是事关执政成败,政权兴亡的大问题。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鼓舞人心,但是我们要清楚看到,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发展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老百姓对此目标的预期值的实现,必须要靠我们党每个党员都保持先进性,共同为党旗增光添彩来更加取信于民,昭示我们党的力量。
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决定事物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内因。那么要保持党员个体的先进性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呢?其动力又来自何处呢?从根本来讲,来自党员的主体意识,而来自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党员是党的主人,党员是党的主体,党员也是党的事业的主体,是党的建设的主体,是党的领导的主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应当是一种能动主体行为,这种行为源于党员的内心信念和内心情感。中国历史上无数党员为新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的主体意识强吗?难道这不是把这种“党员的”光荣称号和代表的先进性“内化”为了一种品德、一种信念,一种行为的标志吗?当代的无数默默地奉献在各行各业的党员也不正在践行“”重要思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吗?他们已经将神圣责任感与历史的使命感同党员的“先进性”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我党的先进性。
多年的党内生活经验证明,确定党员的主体意识除了靠学习、教育以及广大党员的素质和自觉性外,更需靠一套完备的党员主体机制来加以完善和充实。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党员主体的党内机制。发展党内,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激发全党和每个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内在基础和动力源泉。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党员发挥其主体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党的工作和党内事务中来,正确行使党员的权利,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失误,保证党内各种机制运行,才能凝聚全党的意志和力量,使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站在时代前列。
二是进一步健全党员主体的监督机制。党内监督对党的健康发展举足轻重,党员作为党内监督的基本主体和力量源泉,党员主体监督机制建设至关重要。在通过这一监督机制来规范和约束每个党员必须时刻保持先进性。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权利神圣,公仆到位”将自己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绝对置于人民权利的监督之下。才能使每个党员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
从思想上、行动上牢固树立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是党执政为民的基石和发展的根本,是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是党的建议和全部工作的永恒主题。因此,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每一位党员都要践行好“”重要思想,需要每一位党员都要树立“责无旁待”为主人翁意识,需要每一位党员真正为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入党誓言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