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上下围绕着“兴工强市”战略部署,扎实工作,切实推进经济社会赶超式发展。在这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如何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解决制约出口增长的瓶颈问题,更好地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市商务局对全市外贸出口情况作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际环境正向好发展,但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普遍需要持续紧缩财政,企业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加上失业率高等制约,经济增长动力仍较疲弱。一些新兴经济体依赖能源资源出口、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逐渐暴露,发展面临的风险上升,经济增速也在放缓。
二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可能再起波澜。欧洲外围国家不仅财政缺口大,而且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提高竞争力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其间若经济、形势恶化超出预期,可能在金融市场引起新的波动。2013年,欧元区外围国家融资需求依然高企,部分国家面临大选,对欧洲金融市场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美国财政悬崖涉及金额约占GDP的4%,若处理不好,可能拖累美经济重返衰退。
三是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地遭受重大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减产,中东地缘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四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在选举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甚至出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倾向。
(二)国内经济总体平稳,但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需求不振、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并存,对出口形成较大压力。
从国内看,随着一系列扩内需、稳外需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并发挥成效,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党的将进一步激发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继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普遍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快于2012年。但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稳固,国内需求增长受到一些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较为突出,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多困难,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水、电、气、用工等生产要素供求紧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压力长期存在等系列因素影响,将对外贸出口发展形成较大压力,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在世界经济复苏态势疲软、风险持续高企的情况下,出口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短单、小单多,长单、大单少的局面还将持续。商务部对国内1900余家外贸重点联系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9月,企业出口利润指数已连续5个月低于100的临界点。
二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随着中国出口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国外对中国新兴产业出口的限制明显增多。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太阳能光伏电池在多个海外市场遭遇贸易摩擦,出口严重受阻。
三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近年来,我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随着周边国家工业化发展加快,部分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产业和产品订单出现向周边国家转移迹象。在外需下滑的同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出口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优势。
今年1-10月,全市共实现外贸出口11.4亿美元,同比增长96.39%,提前完成了全年10.6亿美元的目标任务。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为5.58%,较上年同期增长了0.99个百分点。
一是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产品出口平稳增长。1-10月,国家鼓励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均实现高速增长,总额占据我市出口产品的第一和第三位,分别出口33656万美元,增长144.91%和8671万美元,增长83.31%。鞋类产品出口19520万美元,增长27.91%。其他各类产品,也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是出口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主要和新兴市场均高速增长。1-10月份,我市产品出口覆盖范围已达161个国家或地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7个。对美国出口26094万美元,增长70.3%;对欧盟出口20257万美元,增长53.54%;对非洲出口12714万美元,增长184.49%;对其他金砖国家出口8488万美元,增长139.84%。
三是贸易企业出口占比近六成,民营企业出口翻番增长。1-10月,贸易企业累计出口62460万美元,增长213.45%,占全市出口总额为57.8%;生产企业累计出口45276万美元,增长40.23%。民营企业出口84265万美元,增长144.4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8674万美元,增长27.34%;国有企业出口1037万美元,下降0.41%。
三是县(市、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但你追我赶态势初显。1-10月份,十个县(市、区)及**经济开发区,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有*山2.42亿美元、经开区1.65亿美元、*平1.61亿美元和*丰1.16亿美元。从增幅上看,有快有慢,但都保持了30%以上增长速度,你追我赶态势初显。
四是总量全省排位不理想,差距明显,进位赶超压力大。1-10月份,我市出口总额11.4亿美元,排在**、**、*州、**、**、**之后列全省第七位。而同期我市GDP仅排**、*州、**、**之后列第五;财政收入更是仅在**、*州、**之后列第四。可以说,我市外贸出口与总体经济在全省的位置是远远不相称的,出口总量除与**相差近1亿美元,与其他几个兄弟设区市差距已达到了7亿美元以上。
从我市出口产业及重点出口企业情况来看,可以预计2013年外贸出口将平稳增长,但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企业出口情况,完全依靠本地产品出口,其增长速度与实现**赶超式发展的需要有不少差距。
1、机电产业:目前,全市现有大小机电企业100多家,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关联度较高的企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城区及部分县(市)。出口企业以海*组件、金*进出口、江*竹木业、*力照明等企业为代表。1-10月,机电产品累计出口3.37亿美元,同比增长145.44%,但其中,本地机电产品为1.46亿美元,占全市机电产品出口的不到半数,仅为43.32%。从未来走势看,几个现有重点企业出口江*竹木业可能会迎来较大幅度增长,其他几家企业因产能、销售市场趋于稳定,出口规模会保持增长态势,但难以实现爆发性增长;有望未来实现出口业绩的机电企业,从目前掌握情况看,仅有*恒科技一家预计明年会有一定的出口量。
2、鞋革产业:主要集中在*山县。作为我市唯一的省级产业出口基地,1-10月,鞋类产品累计出口1.74亿美元,同比增长20.83%。但本地鞋类产品现阶段也仅有*山**和**鞋业两家公司出口,贸易方式主要是加工贸易。从未来走势看,*山**因市场萎缩、员工不足等原因,保持出口持续增长有较大压力;信星鞋业随着经营理念转变,原外地出口部分转为本地自营出口,出口规模将逐步扩大;**鞋业、**实业等企业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出口。
3、化工医药:出口企业以同和药业、*锋锂业、**香料、**硅业等为代表。1-10月,化工医药产品累计出口1.21亿美元,同比增长75.80%。其中,出口本地产品0.63亿美元,占比52.07%。从未来走势看,以同和药业为代表的具有技术含量和研发实力的医药企业,解决好产品质量和市场适应性问题,出口将会呈增长态势;以**硅业为代表的化工资源型产品,受国际需求不振及价格波动过大影响,出口有可能逐步萎缩。
4、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以**纺织、**服饰、**纺织等为代表。1-10月,累计出口0.88亿美元,同比增长96.49%。其中,出口本地产品0.36亿美元,占比40.54%。从未来走势看,**纺织、**纺织等企业销售市场趋于稳定,出口可保持稳定增长,但增幅不大;**服饰重心逐步由**转为**,出口量将会有较大增长。
5、烟花爆竹:主要集中在*平县。1-10月,烟花爆竹累计出口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3%。烟花爆竹出口主要特点是企业家数多,共有24家企业有烟花爆竹出口业务;龙头企业少,出口1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烟花三厂一家。从未来走势看,随着本地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烟花爆竹企业境外参展效果不断显现,自营出口规模将逐步扩大;但烟花爆竹作为危险品,出口物流通道受限,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国际竞争力。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对外贸出口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与沿海开放城市和省内部分兄弟设区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部分干部认识不足,觉得发展外贸出口更多地是完成任务的需要,甚至有的干部认为,外贸出口的退税对地方税收和财政收入有影响等。
二是对外贸出口的政策未能形成体系,支持资金不足。市政府近几年对外贸出口基本上是一年一政策,政策的支持力度和资金的总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形成长效机制。20**年我市的出口总量为2.85亿美元,外贸发展资金为350万元,其中用于外贸出口的仅84万元。同期全省出口总量为76.7亿美元,省政府外贸发展资金为2000万元。20**年我市的出口总量为10.04亿美元,较20**年增长了2.52倍,而外贸发展资金仍为350万元,用于外贸出口的为125万元,增长48.81%。而同期全省出口总量为219亿美元,省政府外贸发展资金为6000万元,增长了三倍。今年全市出口总量将达到12.5-13亿美元。这几年的支持除用于评先外,仅支持出境参展和参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还未能向企业研发创新、技术进步等方面拓展,支持力度不够,未能形成体系。
三是企业对开展出口业务重视不够,认为国内销售手续简单,市场开发便利,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精力,组建队伍,开发国际市场,开展出口业务。
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出口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由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所证明,发展外贸出口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免抵退等各种对出口产品增值税的退税方式,均是通过国家调库方式进行,出口对地方的税收贡献与内销完全一致。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市级外贸发展专项资金额度按照外贸出口总额一定比例确定,建立资金总额随出口总额增长而增长的动态机制,并重点支持出口企业的境外参展、出口信保、技改研发、品牌建设、物流运输等方面。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延长外贸促进政策的适用时间,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涉外部门优化服务,制定便利措施,增强帮扶力度,帮助和引导企业开展自营出口业务。
目前,我市年出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仅*山**和海*两家企业。出口大户少,行业龙头缺乏,一直是我市外贸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且*山**和海*均属于外商投资企业,拥有现成的产品销售渠道和成熟的操作模式,对本地行业内企业示范和带动效应不明显。
建议:一是培育本地重点出口企业发展壮大。在我市优势产业中选出部门经营情况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大帮扶,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外贸出口,发挥示范效应,带动行业出口发展。二是重视出口型龙头企业的引进。招商引资过程中,注重出口型企业的引进,通过政策优惠、资源优先配置,吸引出口企业,特别是出口龙头企业的落户。
外贸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受到通关效率的影响,还与政策环境、物流设施、市场潜力、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我市作为内陆地区,没有自身的出海口,距上海、深圳、厦门、宁波等主要出海港口均有8小时以上车程,物流成本偏高。运输方式也较为单一,普遍采用成本较高的公路汽车运输方式。
建议:一是加大口岸作业区建设。推动铁路、公路、水运等口岸作业区建设,发展口岸物流运输。二是推动多种运输方式发展。依托现有条件,逐步发展江海联运、铁海联运、铁水联运、五定班列等成本更低的运输方式。三是加强物流园或集装箱提取点的建设,避免空箱运费和时间损耗。四是制定优惠的政策,引进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服务出口企业。五是出台政策措施降低运输成本。降低或取消市内集装箱过路过桥费,对出口货物运输给予一定费用补贴。
外贸出口牵涉到接单、生产、运输、报检、报关、收结汇、退税等众多流程,任一环节出现延缓都会影响到业务的最终进程。从企业办理出口手续来看,我市与沿海存在差距,外贸服务体系尚不很健全,环境不是很优化的问题一直存在。
建议:一是推动**海关设立,健全外贸服务体系,方便企业出口手续办理。二是推动涉外部门审批权限下放,从而实现企业出口所有手续县级即可办理。三是引进和培育报关、报检、货代等中介机构,提供更为完备优质的服务。四是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制定便利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