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期间**县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县人口发展呈现出新情况、新特点,为“十二五”期间和更长时期可持续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人口因素制约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我们认真制定针对性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为掌握人口发展动态,做好今后工作,县政府办、县计生委、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合组织人员,对我县“十一五”期间人口情况作了调研,对下一个五年的人口工作进行了思考,并形成了报告如下:
“十一五”期间我县的人口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常住人口数量增加明显,流动人口持续大量涌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保持较低水平;人口文化结构继续优化,年龄结构保持高度年轻化;人口、经济和社会总体上呈现和谐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截止2005年9月),全县累计新出生人口8446人,累计死亡3716人。至2005年9月,全县常住人口210375人,比2005年底的130652人增长61%,其中,非农业人口138556人,农业人口71819人;男性103280人,女性107095人。
20**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01‰,比2005年下降0.222个百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23‰,比2005年下降0.244个百分点。
2005年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6***8人,女性为67***人,性别比为94.79:100,2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97人,女性为10***5人,性别比为95.4:100,男性性别比微增0.61个百分点。
2005年常住出生人口中男性为6**人,女性为6**人,性别比为96.98:100,20**年出生人口中男性为1566人,女性为829人,性别比为112.48:100,新出生人口中男性性别比增加15.5个百分点。
2005年全县常住死亡人口中男性为**9人,女性为**6人,性别比为127.37:100,20**年全县常住死亡人口中男性为688人,女性为530人,性别比为129.81:100,死亡男性性别比增加2.44个百分点。
截止2005年11月,全县外来流动人口(已办理登记的)达16.53万人,比2005年底的7万人增长1.36倍。
一是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对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我县以宽松的政策优势、大量的就业机会和适宜的居住环境,吸引了众多外地群众前来创业、就职、安家。目前我县外来流动人口高峰时在25万人左右,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这种人口结构在全省各县市县中是绝无仅有的。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既给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人才、人力资源,又为我县这座新型移民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增添了活力。但流动人口的无序、大量涌入,对**县的社会治安乃至社会承受力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冲击。特别是其中的无固定工作、无固定居所、无就业技能的青年流动人口,一旦就业无望、食宿无靠,极易成为潜在的犯罪人,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据统计,近年来在被查获的刑事作案人员和被行政处罚人员中流动人口占70%左右,今年已侦破的命案中,有90%为外来人员所为。
二是户籍人口增长态势不容乐观。近年来,全县户籍人口呈快速增多趋势,特别是2003年10月调整落户政策后,由于购房落户金额偏低,造成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给社会管理、交通管理、市容卫生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三是全县人口的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结构上,全县人口呈现年轻化的突出特点。文化结构呈现两头化倾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相当比例。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对我县社会治安构成持续负面影响,低年龄段和低文化程度人员成为违法犯罪人员的主体。
“十二五”期间全县人口发展要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实现“六个成为”的发展目标,把人口发展作为**县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在继续稳定全县人口低生育水平的同时,加强人口综合调控,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1、实行适度从紧的人口政策。根据**县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方向,全县应实行适度从紧的人口政策,减少人口盲目、无序流动,改善人口结构。
1、进一步落实组织领导。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体制,实行流动人口管理的综合措施,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2、明确工作责任制。公安、劳动人事、计划生育等部门以及全县街道、镇、社县要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责任,各负其责,各当其任。
3、健全专管人员队伍。进一步健全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依托社县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将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前移和延伸到社县。
4、实行外来流动人口分层次管理。根据全县外来流动人口构成,依据就业、居住、有无违法犯罪前科等条件,对流动人口分成ABC三类管理。
“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口发展工作要把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善人口结构;二是提高人口素质。具体工作中,建议加强三个方面的力度。一是继续加强人口工作的领导。完善人口发展的管理机制,完善人口法规体系建设。二是保证经费投入。建立健全人口工作财政保障机制,着力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三是提高服务水平。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推进各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使人口工作无死角、无漏洞,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全县上下要按照我县人口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要求,创新举措、奋力拼搏,推动人口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