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调研报告 XX街道地处XX市区中心,辖26个行政村、8个村改居、16个城市社区委员会,人口15.2万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社会管理问题日渐凸现,加强社会管理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坚持把社会管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牢固树立“抓好社会管理保和谐、抓好社会和谐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走出了一条以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具体工作中,主要突出了四个方面的重点: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市有行政服务中心、镇街有便民服务中心”的要求,于2011年7月建立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总投资80多万元,总面积达到1100多平方米,配有电子显示屏、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以及电子触摸屏、休闲椅、空调等群众服务设施,全面实现了电子信息化办公。中心整合了党务、农业、民政、劳动人力保障、计生、司法、信访、经管审计等11个职能部门,制定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服务承诺制度,每天接待服务的群众都在200人次以上。实践证明: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既服务了广大群众,又树立了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今年以来,我们又投入107万元,在9个村居和3个城市社区建立了12个便民公共服务中心,安排了24名机关干部定期到便民公共服务中心坐班,把便民服务恩到了村居、社区。
以市委、市政府去年提出的“诚信建设年”活动和今年提出的“诚信建设创新年”活动为导向,以“机关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在全面落实“两个全覆盖”,广泛开展“大走访”活动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加强机关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团结敬业、廉洁有为”的机关工作品牌,要求街道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考核目标,逐一签订了责任状,同时,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实行“日调度、日考核”,切实增强了机关干部在敬业、服务、担当等方面的工作意识。另外,我们还为每名机关干部配备了工作桌牌,对外公开机关干部的工作信息,并设立了意见箱、投诉电话和邮箱,就机关干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等内容接受群众的监督。
去年以来,我们以中组部提出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在农村班子建设方面,先后对XX集团等3个干群矛盾比较突出的村居班子进行了班子调整,特别是XX集团班子调整后,使长达6年之久的群访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新班子内部团结和谐,环境整治、旧村改造、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的开展井井有条,群众满意度迅速提升。同时,我们还为5个村居选派了“”,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在城市社区班子建设方面,重点强化了16个城市社区的班子建设,今年,我们又投入了60多万元,启动了11个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为社会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做到了社会管理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在全街道推行了街道办事处、村居、村组(楼院) “”社会管理网络模式,落实责任,激活了社会管理的各方资源,营造了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通过狠抓治安监控平台的建设,有力的防范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我先后投入了80余万元,在村居和城市社区的重要部分和公共场所安装了监控探头,并部分城市社区设立了警务室,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去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完成了7.1万户群众和16家企业的大走访工作,先后征集各类问题和建议852条,办结率达到99.41%,在全市组织的社情调查中,街道辖区群众对民生保障及社会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7.63%,位居全市第二。
我们在社会管理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诉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模式,重点抓好城市社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的有机结合,在16处城市社区全部建立业主委员会,建立居民同治的管理模式。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的队伍建设,把农村稳定工作放在首位,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