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基层综合文化公共服务设施调研报告 按照有关要求,对我县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近两年,争取和投入资金(物资)100万元,建成白岸乡、祝村镇、西黄村镇、南石门镇、羊范镇、北小庄、路罗等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文化站配送了价值35万元音响、电脑、乐器等文艺器材。农家书屋基本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2012年全县农家书屋达到507个。共发放总价值800多万元的图书、音像电子制品以及书橱、书桌等。每个农家书屋配备图书1126种1142册,音像制品51种100多套。2012年投资20万元为农家书屋补充图书和报刊2万多册。同时,为52个村安装了价值16.4万元卫星数字书屋接收系统。农村文化资源信息共点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争取上级资金120万元为556个农村共享点配送投影设备(包括投影机、幕布、音箱)各一套,投资10多万元为各农村服务点接入了宽带。2012年农村服务点服务人次近15万人次。农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数量增加。截止2012年底,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达到200多个,我局投入资金20多万元为农村文化活动配备了音响乐器、服装道具等文艺器材。体育健身设施逐年增加。截止2012年,我县拥有篮球场、健身点、建设路径等体育设施和场地240多处。2012年发放体育器材416件,总价值约52万元,帮建了52个农村体育健身点。
(一)农村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设施数量不足,尤其是部分偏远地山区公共文化设施短缺和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状况仍然比较突出。现在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主要是县级以上政府,乡镇和村投入的较少。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还是不足,农村文化活动开展较少。
(二)现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全区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已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甚理想。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部分乡镇、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一次性投入轻后续补给等现象;二是统筹兼顾、均衡发展不够,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总体规划及乡镇、村落规划配套不足;三是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投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人才短缺,管理机制不够灵活。
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责任制,加强乡镇文化建设积极性,乡镇要把文化建设列入总体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评价机制,把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作为考核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规范化。
一方面建立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可采用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措施,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兴办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格局。
制订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明确设施的公共性质,明确监管主体,明确服务规范。同时要加强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用好现有人才,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