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煤矿农民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矿山转移,据统计,全国550万煤矿工人中,农民工约占半数,多数从事采掘生产工作。加强煤矿农民工队伍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
**煤矿地处黑龙江省鸡东县永和镇境内,是2002年重新启动的矿井,生产一线员工有90%来自周边农村。几年来,我们在农民工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一大批农民工已经成为合格的煤矿工人,还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岗位、加入党组织、当上劳动模范,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优点一:勤奋,恳于出力。勤奋是农民工的优良传统,进入企业工作后,由于对工作环境的陌生,自然而然地把干工作买力气当做自己的优势,对于脏、苦、累的工种勇于承担,舍得出力,体现了纯朴的本性。
优点二:朴实,注重情感。大部分农民工有着东北人特有的粗犷、奔放的性格特点,言语直率,容易沟通,诚实守信,知恩图报。
优点三:进取,追求更好。大部分农民工当在工作中受到奖励和表扬,或者有条件实现利益最大化时,进取的本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不断追求把工作干得更好。1302采煤队农民工黄国良,由于工作出色,连续两年被评为矿先进生产工作者,工作更加努力,2009年又被评为矿劳动模范。
1、强烈的打工心态。突出表现为重视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到企业来上班,挣钱是第一位的,临时思想明显。多数农民工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种地是其主业,农忙时节,班可以不上,地必须要种。矿井启动初期,新招的农民工挣钱就上班,不挣钱就请假或离岗,哪个队组挣钱哪个队就人员充足,员工不挣钱的队组经常出现没人出勤的现象。
2、习惯于我行我素。长期生活在农村特定的环境中,养成了自我管理的习惯,多数农民工到企业工作后,表现出时间观念淡漠,行为散漫,组织纪律意识差。刚加入企业时,经常发生违章、违纪现象,少数人还对严格的管理产生逆反心理。
3、对学习不在状态。选择到煤矿从事重体力工作的农民工多是低文化人群,对业务理论学习存在被动心理,尤其对考试有抵触情绪,经常出现应付、对付现象,有的甚至甘愿被罚款。但是,由于工作需要,他们对直观教学普遍能够虚心接受,对师傅的现场指导能够认真学习。
为保证生产人员的充足,我们经历了矿井建设初期的对农民工招得进、留得住,发展过程中的严管理、重培训,以及当前的建队伍、促提高三个阶段。
1、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矿领导班子始终把握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从留住人、提高人的角度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把队伍建设做为工作主线,尤其是把生产一线农民工队伍建设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矿党委常年坚持“抓党建、带队建”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队伍建设年”活动。矿党政一把手亲历亲为,带领队伍外出招工,坚持深入一线调研,研究制定工作措施,检查工作落实情况,保证了农民工队伍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
2、严格利益分配制度。针对农民工重视既得利益这一重点,我们始终把推行企务公开制度做为一项硬性措施,由工会、纪委、工资部门负责监督落实,对工程单价及时出台,分配方案和奖罚政策经集体讨论后上墙公开,员工当天收入情况及时公布,避免了克扣和套取工资现象,充分发挥了工资收入的利益调动作用,从源头上稳定了队伍。
3、改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不断改善员工住宿、就餐、通勤、等方面环境,提高劳动保护质量,净化、美化生活环境。尤其是在生活区建设了144户廉租房,优先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家属就业等措施,极大地稳定了队伍;通过不断加大矿井安全投入,推进井上下质量达标,从根本上改善了矿井安全生产环境,提高了矿井安全度;通过积极提高生产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切实保障员工利益等措施,增强了企业吸引力。矿井启动初期,针对春耕、秋收和春节期间,农民工出勤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生产的问题,曾经连续多年实施重点时期保勤政策,随着工作条件的改善,企业发展实力增强,员工收入增加,一部分农民工已经把手中的土地转包出去,专心在煤矿工作。
4、全面提高队伍素质。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企业发展前景宣传,把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让农民工感到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针对农民工的业务素质实际,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大力度开展岗位培训。不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严格坚持培训制度,培训考核与本人工资奖金挂勾,培训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上岗,确保员工100%持证上岗,促进了工作能力的整体提高。注重对工作优秀的农民工培养,建立后备班组长队伍档案,实施重点培养,开展岗位锻炼,目前生产一线班组长队伍有80%是从农民工中选拔培养上来的,有的已经走上段队长的岗位,经组织推荐和培养考核,有14名农民工加入了党组织,1名农民工担任了党内职务。农民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善了员工队伍素质结构,为矿井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5、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为了保证农民工能够认真执行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对违反纪律的员工坚持从严处罚不走样,并对管理人员连带处罚,对屡教不改的,坚决依法解除劳合同,不再录用。曾经出现由于管理严格,小班农民工集体现象,矿党政坚持宁可停生产也不能坏了制度的原则,从严处罚,保证了制度的严肃性。针对部分农民工行为散漫的特点,大力度规范行为养成,从入井工作服着装标准、文明用语、乘车规范等细节处抓起,逐步改变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规范文明的文化氛围。
6、以人为本凝聚队伍。始终坚持平等、尊重原则,执行各项政策对农民工一视同仁,管理过程体现人性化,使他们很快从心理上与企业融入一体。矿依法为农民工办理了“五险一金”,实现了全员参保。矿工会组织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各单位经常对家庭突发困难的员工组织慰问捐款。注重班组文化建设,努力建设亲情班组,凡是员工家里红白喜事,全体干部员工都能到场,尤其让农民工感受到团队的温暖。我们还结合矿区实际,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成立文体兴趣小组,组建了秧歌队和集体舞活动坚持经常,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氛围。农民工通过到企业上班,不仅在物质上获得收益,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提高,多以在矿上上班为荣,体现了企业的吸引力。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荣华矿农民工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路子,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几年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矿井生产能力以20%以上的幅度递增,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企业形象全面提升,逐步进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总结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积极探索,超前工作,牢牢把握队伍建设主动权。矿党政能够坚持对农民工队伍进行深入调研,对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情况清、底数清,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没有成功经验的情况下,大胆实践,坚持实事求是,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多策并举,化害为利,化被动为主动,以“管用、有效”为原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民工队伍建设方式方法。
2、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实现队伍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把尊重农民工做为企业管理的主导思想,就是从根本上赢得了他们的认可,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清除了心理上的障碍。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克服急躁心理,建设队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重点在于建设过程中的全面控制,做到有条不紊,不打乱仗。要注意不搞短期行为,简单的重奖、重罚等措施虽然一时管用,从长远看破坏了企业正常管理秩序,贻害深远。要注重扬长避短,用好农民工的长处是鼓励工作积极性的根本,要在制定政策,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建设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民工队伍,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是队伍建设工作永恒的目标。
3、全面参与,科学发展,把队伍建设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各级组织全面融入队伍建设工作是我矿队建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矿党委、行政、工会、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安排布置工作时,首先想到队伍建设,形成了全方位抓队建的局面,提高了工作力度和工作效率,促进了这项工作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