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我县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围绕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这一课题,我们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近年来,我县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行业构成看,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各行业从业人员,由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构成的“核心层”从业人员,由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构成的“外围层”从业人员增加。
我县文化产业门类众多,其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最快。对吸纳就业的作用不可低估。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由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化文化服务构成的“外围层;由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面服务、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构成的“核心层”。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从文化产业内部产值结构来看,以往“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得到改善,以文化休闲娱乐、网络文化服务为代表的“外围层”异军突起,成为支撑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华夏之根。但是我县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我县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结构。以旅游、休闲娱乐、网络、经纪代理、广告会展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传统文化产业。但作为我县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的文化休闲服务业,仅仅停留在初级层次,处于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水平,技术含量、文化含量较低。如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还不完备,尚处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阶段。
文化产业缺乏来自信息、制造、教育、商业等相关行业的支持;文化产业内部行业与省内、国内相关地区同类行业缺乏合作。这样导致我县文化产业的行业内部资源、行业与相关行业的资源以及地区间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产业链难以延伸,产业层次难以提高,产业规模难以扩大。
目前,我县的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初期,增长较快、总量较低,消费总支出占比较小,结构尚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三快三滞后”:即高档消费发展较快,大众消费相对滞后;城市消费发展较快,农村消费相对滞后;群众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设施和产品的增长相对滞后。
(一)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文化品牌是包含深刻文化内涵与特色服务的名牌产品,它既是一种有形的产品,又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可以反复转化为物质财富。从欧美跨国公司发展实例中,我们可观察到品牌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由于创立了自有品牌,即使该公司自己不直接从事生产,也能获得丰厚的利益。我县历史悠久,可继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以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价值提升经济价值,以坚守质量第一、保护品牌声誉为宗旨,从而实现运城文化价值链升级。
(二)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建议政府对我市名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予以扶持。
(三)积极引领文化消费,提升文化消费水平。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文化产业发展依赖于文化消费需求。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生产和再生产的终极环节,积极培育、引领文化消费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可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提升人们消费的审美水平和精神境界,培养人们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消费观念。二是加强文化消费市场的制度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维护文化消费市场的正常秩序。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的投入,发挥社区的力量,在社区增添公共文化设施,使更多人能够有时间参与文化消费。
(四)深挖文化资源,拓展文化发展空间。针对我县文化产业外围层、相关层结构占比有所下滑的状况,要进一步拓展外围层、相关层的发展空间。根据我市文化资源分布的实际,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与经济相融合,充分挖掘、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现有各类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科学文化内涵,以文化为魂、以各行业文化产业为载体,促进文化与各行业文化产业的联姻,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深度挖掘关公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关公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层次挖掘盐文化,形成融历史文化、地质文化、休闲文化和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盐文化旅游圈,打造特色餐饮服务、旅游服务、会展服务等多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五)加快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延伸文化产业链。近年来,我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开发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必须加快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文化要素市场的完整性可以更好地发挥产业的规模效应。在完整的文化要素市场中,文化创意人才可以自由选择最有回报的职业,而不必担心自身从事“很窄”的工作而面临失业的危险。同时,降低办文化企业的门槛,进一步开放市场,允许更多的资本、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文化产业。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针对文化产业不同类别,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内生动力。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从粗放转向集约。我们要借东风、抓机遇,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基地建设,发挥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提升文化市场经营规模和档次。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内生动力,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