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我市从2008年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至今全市共建成农家书屋291家,今年预计全年建成86家。至此,农家书屋已全面覆盖到全市2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工程实施几年来,多数地区的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先进的种养殖新技术,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然而,农家书屋建起来之后还需要不断完善新内容、加强日常管理才能持之以恒地发挥作用。有一部分地区因后续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书屋的作用不能最大发挥。基于以上实情,市为民办实事考核办公室联合市文体广新局群艺股对我市农家书屋的后续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和调研,挖掘了农家书屋后续管理方面集中存在的问题,探寻了农家书屋后续管理方面可行的路子。
1.职责归属问题。目前,由于农家书屋的产权及人员都归属于村一级,市级相关部门难以做到各司其责,导致农家书屋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影响了书屋的作用发挥和可持续发展
2.经费投入问题。各乡镇农家书屋工程皆为一次性投入,虽先期配备图书1500余册、但因没有专项拨款,缺乏购书和管理经费,导致书籍不能及时更新。书屋管理采用“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各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事务工作繁杂,无暇或无能力钻研业务知识,日常工作与书屋管理工作难以兼顾,导致书屋开放时间不固定、无法提供推荐宣传图书服务,为农民群众借阅书籍造成了不便。
3. 宣传推广问题。农家书屋在建成后缺乏宣传推广力度,加上大部分农民朋友没有持续的阅读习惯,在广大农村的知晓率并不高。而与现代电视、网络媒体和棋牌等娱乐休闲方式相比较,单一的书刊阅读吸引力较低。导致书屋外借率不高,农民读书热情低。
1、加强组织协调,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工作队伍。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相关业务部门培训指导、乡镇(街道办事处)监管、行政村(居委会)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级相关部门作为业务指导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定期培训书屋管理员、检查书屋书籍管理情况,对书籍的后期完善提出指导意见,并对各乡镇工作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督促其对辖区农家书屋加强管理;各乡镇政府作为农家书屋后续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对农家书屋严格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考评体系,定期对辖区各农家书屋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激发创先争优意识;各村作为具体落实单位,要保证书屋按统一时间正常开放,保障书籍归还及书屋设施完整。
在相关责任单位内部要形成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主抓、责任股室(责任人)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农家书屋后续管理工作。
2、将农家书屋后续管理资金列入实事经费预算,以保证书籍及时更新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服务水平提升。经费预算包括书籍购置费用、人员管理费用和学习培训费用(攸县、石峰区等地都已经将农家书屋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通过投入经费,既让书籍的及时购置更新有了保障,还解决了管理上的多重问题:专职管理员薪资有了保障,提高了工作热情和服务积极性;定期举办管理员培训班,加强管理员教育培训,强化管理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训练专职化、专业化书屋管理员,使农家书屋充分其发挥知识传播效益。
同时整合各级资源,将村上现有的办公活动资源、文体活动资源与农家书屋综合起来管理和开展活动,既可节约运营成本,又能提高书屋的利用率和综合效能。
3、在书屋的后续管理中,建议通过各类媒体、活动对书屋进行宣传推广。现今现代电视和网络媒体已经进入到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市级相关部门可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类新闻媒体的广告效益,扩大农家书屋在群众中的知晓率。
乡镇和村各级可通过举办与农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用书活动,来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如举办与各时令节气相关的知识讲座、举办种养殖业科技知识讲座等,培养农民朋友的阅读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导村动走进书屋。努力扩大农家书屋的影响范围,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良师益友,为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