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干部结对联户精细化扶贫课题调研报告

  • word模板
  • 编辑:admin
  • 时间:2022-01-29 08:42
  • 阅读:170

  集中连片建设扶贫调研报告 根据调研活动安排,县成立了课题调研组,深入到9个乡镇105个村,围绕集中连片干部结对联户精细化扶贫课题展开了调研。通过座谈交流、走访群众、访问干部、听取汇报、资料查阅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客观事实和素材基础,并在全面分析、认真研究、结合实际、利于下步工作开展的前提下,起草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县2012年初,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40千公顷,含水田10.12千公顷,旱地7.28千公顷),辖18个乡镇288个行政村和19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万人,其中 族占总人口的 %。2012年底,实施整村推进扶贫67个,是我省典型的集“边、贫、山、库、少、穷”于一体的贫困小县。把致贫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后思想观念的制约。贫困区域的群众祖辈聚居在山区中,从小到大都在用苗族语言作为母语交流,与外界交流较少,接受外来文化能力较弱,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传统落后的旧意识观念根深蒂固,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保守主义。在农业耕种上习惯于传统上的广种薄收,习惯于自给自足,终年勤劳耕耘不算收益,靠老一套经验办事,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等新事物怀有不信任感和排斥感。二是怕担风险。改革开放以后,群众们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虽然手上有了点余钱,也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介对市场经济有了朦胧意识,但是,“办企业怕赔本,搞联合怕呷亏”,坐着等上面给政策、给资金、给财物,等着别人先走出现成路子的思想成为主流,在致富路上 “坐在原地干着急”。三是缺乏进取。表现在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缺乏进取精神,习惯于靠大自然的恩赐过日子,一些陈旧的封建观念有了寄生土壤,不信科学信,不讲实干讲运气,盼着救济,等着扶持。

  (二)恶劣自然条件的制约。全县处在海拔500米以上高寒山区的行政村有100多个,主要分布在 等乡镇。这些地区山高坡陡、居住分散、土壤贫瘠,气候恶劣,植被较差,干旱缺水,广种薄收,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和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劳力输出和传统农业耕作。由于海拔较高,年均气温不到16度,无霜期在260天左右,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匮乏的生存资源,严重阻碍了这些地区的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牛星介泞玛汝地,通豆通殂难阁起。窘倪扎阁扎芮闪,机蔫盎几倪挂建。”(译:牛星不是好地方,通年肚子饿得慌。住在老林和深山,不知何时是年关。)描述 村的民谣,形象地反映了高寒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群众生活的艰辛。

  (三)基础设施落后的制约。近年来,AA县新农村建设力度较大,以通村公路、人饮工程、电网改造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得到大面积改善,村容村貌变化明显。但是,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居难、运输难、灌溉难、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还谈不上彻底解决,特别是在高寒山区的村落中,现象还不少。比如与发产农业产业息息相关的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还是以60、70年代的老式水利工程为主。我县高寒山区农民的经济基础本来就十分薄弱,落后的基础设施,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给这些地区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生产生活的成本。“我们的田就是看天吃饭,发展产业太不容易了,今年天一旱,我那5亩多白合都成干柴了!”BB镇某龙姓农民的抱怨,一定程度反应了高寒山区农民搞生产、办产业的困难,也使农民创业信心严重受挫。

  多年来,我县始终坚持结合县情实际,走党群结对“精细化扶贫”模式,在推行党群结对精细化扶贫中,严格按照“算清细账到户、落实资金到户、选择产业到户、建立台账到户”的要求,为困难户“量身定做”个性化扶持措施,做到一户一个扶贫计划,强化督查考核,推进绩效评估,实现结成一对致富一家,加大资金、技术、物资支持力度,帮助群众发展支柱产业和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近两年来,参与结对帮扶的单位总数121个,参与结对帮扶的干部6800多人,个人慰问资金出资就达510万余元,落实大小帮扶项目360多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领导干部带头联点示范。把建设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调整充实了县委建设扶贫领导小组,县委会定期专题研究听取情况汇报,始终坚持把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作为推动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全面落实了40名县级领导挂联乡镇和13个扶贫重点示范村(特困村),97个副科级以上县直单位包扶67个贫困村,1205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实行结对挂户扶贫,并将开发办、以工代赈办、交通局、水利局等涉农项目资金到扶贫村使用。县建设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3次以上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工作。各乡镇积极引导和组织干部群众,搞好相关服务配合工作。2012年,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群众先后协调项目140个,个人出资帮扶149万元,单位投入帮扶资金1466万元,物资折款240万元。

  (二)破解基础建设制约瓶颈。各驻村工作组针对各驻点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村规划,先难后易,分批实施,力求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分工、群众参与、社会支持、项目带动、整村推进”的原则,以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为建设重点,抓实村容村貌治理。同时,把县扶贫办、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的涉农项目资金集中使用,形成共同支持贫困村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帮扶一个、建设一个、脱贫一个、验收一个。近两年来,全县69个驻点村兴修维修水利工程152处,架水管、修水渠106公里,解决人饮困难26330人,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322亩,修筑村组公路317.8公里,电网103公里,94.5%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

  (三)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破传统的广种薄收耕作习俗,通过产业调优,拓宽群众脱贫致富路子。各工作组以整村推进为契机,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烤烟、柑桔、林果、特色养殖、劳务输出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化格局。立足即要群众“鼓腰袋”,更要群众“富脑袋”,加大农业品种引进、先进技术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先后举办培训班210期,培训农民81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多份。目前,各帮扶村共引进新技术新项目71项,培养专业大户和示范户234户,种植果林2100多亩,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4339亩,预计2013年帮扶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在500元以上的村数57个。县委办在补抽乡排当村扶贫期间,以烟技人员为纽带,通过老烟农、大户带动,培养更多的烟叶科技“明白人”和“职业化”烟农,全村种植烤烟645亩,产值达192.4万元,仅此一项使全村人均增收475元。

  (四)重点抓好带富队伍建设。全面夯实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层组织基础,努力打造一支本土化、带不走的工作队。一是抓好村支两委建设。各工作组在加大调查摸底、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就让事业迁就人”的原则,抓好分类定级、晋位提升,注重从知识、年龄、结构上优化村级班子队伍,使帮扶村支书队伍整体年轻了3.8岁。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投入680余万元,新建乡镇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场所142栋,开设“乡土论坛”,让创业带富能力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能人现身说法。定期组织党员交叉学习,或者外出参观,学习各地成功发展的案例和先进做法。立足农业、农村、农民实际,在全县扎实开展“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85%以上的村组党员干部掌握了1-2门实用技能技术。三是抓好后备人才储备。加大从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科技示范户、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中培养组织后备人才;从组织后备人才中努力培养出创业能手、带富能手,开展群众工作的能手。

  (一)搞好建设扶贫工作,加强领导重视和统一思想认识是前提。农村建设扶贫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抓好这项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从AA县过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做好建设扶贫工作,必须始终要坚持抓领导,领导抓,把建设扶贫的责任到主要领导身上,作为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摆在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要的工作切实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才可能抓出成效,才能够推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分工、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实施的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帮扶的思路更宽,渠道更多。加大对建设扶贫工作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推进。

  (二)搞好建设扶贫工作,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是关键。帮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受益者是贫困村的贫困农民,他们既是参与主体又是受益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解放思想,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挥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性。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相应工作激励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做到政策、步骤、批次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对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疾病致贫的,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要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全面激发、激活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奋努力、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使贫困户变压力为动力,让贫困户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和巩固。

  (三)搞好建设扶贫工作,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机制是基础。创新工作机制,以规划为平台,打破行政分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把扶贫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城乡环境同建同治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整合扶贫开发、水利、林业、农业等涉农项目资源,将定点帮扶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国家投入的涉农资金和社会资金聚集起来,最大限度实现整合使用,形成帮扶合力,充分发挥扶贫资源的引导作用和综合效益。在监督管理上,把建设扶贫工作纳入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和为民办实事工程,予以重点督查、督办。建立相关帮扶工作台帐,实行一户一卡、一村一簿、一乡一册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动态监测制、资金兑付制、公开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确保整个建设扶贫工作底子清、账目明、项目实施情况好。

  (四)搞好建设扶贫工作,建强扶贫工作队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根本。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力量。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则代表了各级党委和部门服务群众、带富群众工作的最前沿。过来工作中,凡是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工作队员驻村,建设扶贫工作就进展顺利。碰上村支两委班子得力的,工作更是如虎添翼。为此,我们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注重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并选派了优秀后备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村、科技特派员,为脱贫致富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坚持抓党建统资源,采取“帮两年、带一年”的办法,以“村里不脱贫、单位不脱钩”的帮扶理念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实践证明,建好一支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就是带来了一支不会走的扶贫工作队。推进建设扶贫工作长效开展,必须用好用活这一组织优势,才能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

  

全部评论(0)
·
推荐阅读
  • 2019年度市商务局一级调研员述职述廉报告
  • 2019年度市商务局一级调研员述职述廉报告
  •   2019年,在局党组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指导下,认真按照年度既定的工作目标,积极协助局分管领导推动工作贯彻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局党组和局领导交予的工作任务,努力做到思想上积极进取、工作上求真务实、生活上从严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关于市管干部述职述德述廉的要求,现将各项情况报告如下:  作为刚调整使用的市管干部,必须在思想观念、领导方式、道德修养等方面切实做到率先垂范。一年来
  • word模板
  • 编辑:admin
  • 时间:2022-03-15 08:57
  • 阅读:50
  • 2019年县委办公室主任述职述廉报告
  • 2019年县委办公室主任述职述廉报告
  •   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努力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一年来,我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于主题教育全过程,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深入学习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总到黑龙江及我市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省市县委全会精神,使得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宗旨意识进一步树
  • word模板
  • 编辑:admin
  • 时间:2022-03-15 08:57
  • 阅读:157
  • 农发办支部2019年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专项述职报告
  • 农发办支部2019年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专项述职报告
  •   我于2019年1月30日在市农发办第二党支部的换届选举中再次当选为大同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第二党支部的支部。这既是组织和同志们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激励。在市农发办党组和党总支的领导下,在支部全体党员的支持下,我团结和带领第二党支部的党员们认真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十九大的精神,把支部工作与业务各科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激发支部全体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有效地促进了各科室的各项工作。现向领
  • word模板
  • 编辑:admin
  • 时间:2022-03-15 08:57
  • 阅读:186
  • 2019年度烟草公司科室干部述职报告
  • 2019年度烟草公司科室干部述职报告
  •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二)求真务实,抓好重点工作推进。一是合同招标科学推进。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手续,组织开展卫生保健用品招标工作,最终以竞价评比方式确定供应经销商;对接和彬宇劳务公司,就食堂业务外包事宜积极开展商务谈判并达成共识,全面完善2019年度合同签订内容。二是烟叶收购顺利达标。投身一线、积极作为,努力抓好烟叶收购工作,组织XX站全点职工在条件
  • word模板
  • 编辑:admin
  • 时间:2022-03-15 08:56
  • 阅读:23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2024 创考资源网 | 黔ICP备09005085号-2 贵公网安备 52262802000963号
联系客服
技术咨询 售前小李 客服小鸿 联系客服
13158356292
手机版

扫一扫进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