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学习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考察报告 市委、市政府:3月28日至31日,我局组织考察组赴湖北省宜昌市就社会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宜昌市民政局对我们此次学习考察十分重视,安排专人全程介绍。每到一处,社区领导热情接待并为我们介绍情况,保证了学习考察工作的顺利进行。考察组先后深入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力行街社区和万寿桥街道张家店社区,通过听取介绍、实地参观、学习资料,宜昌市鲜活生动的社会网格化管理经验呈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耳目一新。对宜昌市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有了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对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宜昌市辖5县3市5区,总人口415万,共有社区260个,其中中心城区133个。2010年10月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纳入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后,创建了以人为本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社会管理“一本三化”新体系。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把城区121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每名网格管理员配备一部“社区E通”智能手机,依托社区专职干部和社区志愿者、社区全体居民提供信息,全面负责辖区内公安、综治、人社、民政、计生、、食品安全七项信息采集和综合服务,推进社区管理服务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力求把社区人、房、车、场、网、会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范畴。所谓信息化支撑,就是在市网格管理监管中心(依托政府政务信息中心)、街道办事处、社区,统一建立以专业管理软件为支撑的电子化的,集人口房屋情况显示、社区矛盾问题管理采集、相关职能部门处理进展反馈与奖惩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处理系统。所谓全程化服务,就是借鉴“大部门制”的改革经验,在街道整合原有部门机构,组建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网格管理中心,在社区对应成立“三个站”,并把凡能下移到社区办理的部门职能全部延伸到社区,同时按7—9人标准充实社区专职干部、按200-300户家庭标准招录一名网格员、按社区人口10%的标准建立由综合信息员、环卫监督员、治安巡防员、民间调解员、劳动保障服务员、社会养老服务员、计生服务员和心理咨询疏导员组成“新八大员”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达到10.8万),其中社区专职干部主办行政服务;网格员代理居民需要的行政服务、社区事务或矛盾纠纷,如需有关部门办理的,网格员直接用手中的“社区E通”向信息平台反映;志愿者则向网格员提供各类信息并协助处理有关工作。
1、站位高。宜昌市认为,抓社会管理就是抓发展,对社会管理的投入也是对发展的投入。该市积极顺应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全面系统推进社会管理理念观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从而使社会管理实现从条块分治向整体联动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从传统方式向信息化手段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具有宜昌特色的新路子。
2、气魄大。一是大领导抓工作推进。宜昌市把社会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加以实施。宜昌市成立了由市委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市委、“四大家”领导、法院院长、检察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社会管理办公室,与综治办合署办公,并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大力度抓资源整合。宜昌市把社会管理创新与综治信访维稳、社区便民服务和网格管理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整合在一起,把公安、工商、民政、人社、教育、卫生、国土、计生委、司法、、房管等11个部门工作职能整体下移到社区,由社区为职能部门代理事务、为辖区群众事宜。三是大投入抓政府保障。宜昌市为保障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高标准推进,建立了“一化三纳入”制度,即实行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化,将社区网格综合管理纳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保证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从而建立起投入长效保障机制。强化经费保障,宜昌市政府对市、街道、社区社会管理机构硬件、软件建设和人员编制实行财政全额买单,2011年财政投入直接用于社区工作和服务建设的经费达6000万元,每个社区工作经费超过9万元。
3、进展快。宜昌市从被纳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到现在,总共一年多时间,就迅速构建了人口基础信息系统、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和社区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了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4、工作实。该市投巨资建立的信息监管平台实质是一个社会管理服务电子监察系统,目的是全过程记录各级各部门服务流程和服务质效。该系统的服务流程图对不同工作预先设计相关完成时限,从服务指令下达开始,管理系统通过亮红灯、黄灯、绿灯三种形式,逐步记录每个执行环节的工作“痕迹”、服务对象相关评价,实行工作部署与跟踪督办同步进行,有效防止了人情管理和暗箱操作,有效解决了基层怕矛盾、上下推矛盾、部门拖矛盾的问题,确保了各项服务全面扎实有效推进。
宜昌市在社会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路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样本,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1、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前提是领导高位推进,关键是财政投入到位,必须始终坚持强化硬责任、落实硬保障。宜昌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之所以亮点纷呈,无不得益于党政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和财政投入的足额到位。宜昌从市委、市长到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谈起社区网格化管理都是如数家珍,都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重要事项、重要工作、重大项目亲自研究、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同时将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为社区网格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2、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重心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必须始终坚持眼睛向下看、力量向下沉。宜昌市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把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的末梢,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就在身边、政府就在身边、社会服务就在身边、温暖和谐就在身边。宜昌市的实践启示我们,社会管理中最突出的许多问题,都与基层基础工作跟不上有很大关系,即使思路、政策再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基础工作,落不到基层和老百姓身上,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3、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基本任务是化解矛盾,根本目的是促进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宜昌市的经验表明,社会管理的过程也是群众对社会感知和认识的过程。服务管理到位,群众就会赞赏;服务管理缺失,群众必然不满。必须把以人为本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权益得到保障、秩序安全有序、心情更加舒畅。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见》,结合宜昌市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成立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由市委任主任,市长任常务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委担任,高位推进。在街道(乡、镇)相应设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综治维稳、信访接待中心整合),在社区成立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站(在原职能上整合)。同时,出台《德兴市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及责任分工方案》,逐个明确牵头责任单位、协办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将其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
1、全面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认真执行上饶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饶办发[2012]2号)精神,按照每个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办公用房不低于600平方米,每个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站办公用房不低于200平方米的硬件标准和相关软件建设要求,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与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场所理事。
2、完善社区管理服务站功能。推广宜昌市经验,下移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整合社区管理资源。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站与社区“两委”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服务站设立便民服务大厅,设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与社区卫生、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劳动就业与医疗保障、城市管理与环境保护、社区党务与综合事务6个便民服务窗口,全面承接政府延伸至社区的公共服务项目,更好地方便人民群众。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站要建好“三支队伍”:建好社会管理骨干队伍,即 “两委”工作人员、网格管理员,“两委”工作人员纳入事业编制,网格管理员纳入公益岗位;落实社会管理专业队伍,对具有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单位,如公安、消防、、特警,以及卫生、城建、交通等部门,要选派工作人员联系社区、融入网格;选聘社会管理辅助队伍,以楼栋长、街巷长、治安中心户长、治安积极分子、志愿者以及网格内企事业单位有关工作人员等为重点,义务提供相关信息,协助网格管理员开展工作。
3、科学划分社区,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本着便于服务管理、开发社区资源和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按照1000-2000户左右的规模科学划分社区,改变目前社区规模过小、区域界线不清、村居混杂、社区范围交叉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本着“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每200—300户或300—500人的标准划分1个网格,每个网格招录1名网格管理员,每人负责1个网格,综合履行网格内信息采录、社会治安、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职责,对社区的“人、房、车、场、网、会”六要素等情况全摸清、全掌握、全反映。
全面推进以网格为基础的整个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构建全市统一、动态更新、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重点是建立“三库四系统”:即人口基础信息库、空间地理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库,及人口基础信息系统、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社区综合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绩效考核系统。通过着力构建以“三大信息库”和“四大应用系统”为基础,开放兼容共享式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形成市、街道、社区联网互通,从网格情况反映到各职能部门办理回告一体化的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为各方面及时准确掌握社会动态、推进服务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奠定坚实的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