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县油茶产业 增加茶乡农民收入──加大无性系油茶基地建设的补助和技术指导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它与油橄榄、油棕、椰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2008年副总理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提出,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切实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我县也是浙江省的油茶大县,曾被命名为油茶之乡,在上世纪70-80年代鼎盛时期,全县的油茶种植面积达到几十万亩,油茶也一度成了全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90年代后,受观念、管理、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县的油茶产业一直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油茶面积和产量也逐年下降。
1、群众观念落后、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低。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大部分群众将种植油茶主要定位于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基本领到依赖“天生天养”,生产上仍沿袭粗放的种植技术和原始落后的管理,对茶林放任不管,不到茶子成熟不进山,甚至有一些林农放弃了采摘。没有切实树立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所以很少投入人力、资金对油茶进行管理和开发,近年来县里虽有不少相关的油茶产业发展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出台,大多油茶主产区乡镇也都开展了无性系油茶基地建设,并对林农们提供了相应的经济补助和技术指导,可林农们还普遍认为经济补助低,劳动投入大,茶林出效益的回报周期长,难以调动积极性,真正上山培育茶林的不多。
2、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油茶树长期以来基本上采用了实生繁殖方式,导致品种严重退化,树势衰败严重,大小年突出,产量低且不稳定,油茶品种皮厚、仁小,出油率低。加上我县历史上茶农对油茶种植方式原始粗放,技术含量低,开展无性系油茶基地建设时间不长,茶农对高冠嫁接、修剪等丰产技术知之甚少,对垦复油茶的积极性不高,全县约有70%的油茶林没有进行垦复过,即使有垦复过的也没有连续性,更不要说对油茶林进行施肥等精管理,油茶林“老、稀、残、杂”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油茶林整体效益不高。
3、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我县的油茶加工仍较多采用民间传统的液压式土榨法,加工能力弱,出油率低,只有25%左右,即100公斤油茶籽可榨成品油约25公斤。生产的茶油品质低,价格低,一般市场价为30-40元/斤,只有精品茶油价格的1/4左右。茶壳在农村主要当柴烧,缺少深加工企业,目前大多作坊式的加工厂对于茶皂素提取、菌体蛋白饲料等综合开发利用还是空白,在油茶深加工方面缺乏高端技术,无法完全有效利用油茶丰富的资源,产品附加值还不高,还有在品牌建设方面,我县目前还没有一个在外面叫得响当当的大品牌,品牌就是生命力,就是最大的竞争力,没有强势品牌就难以羸得大市场,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4、农村劳动力少、茶油商品率低。山区种植油茶劳动强度大,而我县油茶主产区的农村青年又大多都已外出务工。劳动投入少,是我县油茶荒芜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油茶林分户经营,规模程度低,集中收购难,林农主要到当地附近的榨油作坊将油茶籽榨成成品油留着家庭自用,即使有出售的也只有少数,形不成规模。
1、进一步出台政策、完善机制。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关键,建议政府要把油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富农产业和乡镇的主导产业来抓,在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无性系油茶基地建设的补助和技术指导,推动油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负责制定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油茶抚育改造、品种改良和油茶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油茶林地流转机制和补偿机制,并把各种机制落实到切实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上来,为油茶产业发展做保障。
2、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发展油茶产业,首先要把转变群众落后观念放在第一位,一是要走出去,组织油茶大户、乡村干部、有意向发展油茶产业的群众到外面油茶产业发展较快较好的地区参观学习,借鉴经验,坚定他们种植油茶的信心和决心,把油茶产业真正做大做强,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二是要请进来,建议由林业局组织邀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经常性地为茶农授课和现场指导,加大对茶农们的技术支持力度,提高群众对油茶的认识,使群众树立“把油茶当作田来耕”、“种油茶也能致富”的观念。
3、以科技为支持、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步伐。发展油茶产业,应强化科技支撑,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的科技水平,林业、科技等部门在加强对油茶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对新品种进行预植更新,对林相较好,但产量不高的油茶林进行高接换冠等相应技术使之得到品质改良,结合我县实际,建议大力开发建设无性系油茶基地,带动、辐射周边群众,要千方百计地让林农们掌握相应的油茶种植管理技术,让他们学会嫁接、育苗、种植、修剪、垦复、施肥等一系列技术,并要时常组织开展技术下乡活动,为群众提供油茶种植管理等技术。
4、转变机制、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市场开拓。要实现我县油茶产业化,必须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等主体行为。如果仅建设好了油茶种植基地,增加了油茶产量,而缺少好的油茶籽的加工、深加工企业,农民生产的油茶籽就没有出路,没有高的附加值,缺乏销售渠道,也形成不了产业。因此,在大力扶持农民发展油茶种植的基础上,还应依托原有的油茶加工销售企业,加强和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并积极鼓励贩销大户参与到合作社中去,成为产销衔接的纽带和调节产销矛盾的主导力量,同时大力挖掘、弘扬油茶文化,丰富油茶内涵,促进我县油茶产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