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社局团委服务本县籍青年就业的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 习总在天津调研大学生就业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 促进青年就业是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中心工作。本县各企业需要大量从业人员,但同时却有很多本县籍青年反映找不到工作。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局团委严格贯彻落实“密切党群关系,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精神,立足服务本县籍青年,帮助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展开本次调查研究。以局团委的角度思考青年就业服务工作,探索服务设想和对策,并将作为团委2014年度重点工作。
党的报告提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所有青年的追求,如何帮助本县籍青年妥善就业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中心工作,也是局团委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摸清本县籍未就业青年(暂时没有工作,没有隐形就业的青年)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委在服务本县籍青年就业工作中可以做的更多更好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走访各乡镇,并同县、乡两级部分从事就业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团委负责人和企业人事干部、青年代表进行个别访谈和座谈会交流,结合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信息库数据、本人长期积累,撰写了本调查报告。
根据本县建设现状,全县产业结构逐步向生态休闲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会议度假产业、现代商贸业、中高端养老产业、国际教育产业、康体疗养产业、休闲运动产业等方向发展,用工需求较为成熟的要属先进制造业,根据县委县政府产业布局,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在工业园。
招用工半年度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至6月招工登记总量为12407人次,退工登记总量为13405人次,招工数和退供述的逆差为998人次。数据说明,当前我县的就业形势并不理想,企业岗位需求不旺。同时经过对**集团等多家县内知名企业实体查看与个别访谈,总结出本县地区的企业招用工具有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缺、一线操作工人缺和行政后勤人员多的现象。具体为:
一是技术人才紧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同时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灰领人才是企业急需的。预计此类人才将长期紧缺。例如**公司,2012年下半年计划招聘员工50人,其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25人,大专学历的25人,但实际招聘的员工只有22人,其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的6人,满足率为24%,大专以上学历的4人,满足率16%。
二是一线操作工人缺。随着企业业务量的扩大,一线操作业务能手更加呈现出缺乏的态势。例如**公司,2013年的业务在2012年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了30%,机修钳工、车工等岗位则出现短缺。
三是服务行业员工缺。由于传统思维的影响,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不被本县籍青年接受。例如**大酒店,2012年实际招聘了25人,其中外来人员就占了12人。
四是偏远地区岗位缺人。例如地处我县西北角**乡的**公司,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计划招聘员工90人,而实际仅招到约20人,岗位满足率仅23%。
就业服务平台半年度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我县处于失业状态的青年共有1341人,其中积极求职的有939人,占总数的70%,只愿意参加政府项目的有156人,占总数的11.63%;有创业意向的仅8人,占总数的0.6%;不愿工作的有204人,占总数的15.2,其中无任何原因不愿工作的有79人。同时,本县还有大量隐形就业青年,工作不稳定,大多没有社会保障。
目前本县青年的求职渠道按使用频率排序分别为:亲戚朋友介绍,网络求职,专业机构求职,就业援助员推荐,劳务中介等等。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是亲戚朋友推荐,其次是专业机构求职。劳务中介是收费的,并常常有不实信息,有的青年受到过欺诈。
一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部分青年喜欢到大城市工作。大城市的繁华对青年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不高的工资,沉重的租房等负担影响了青年在城市就业。部分青年恋家,只希望工作能离家近一点,对其他地区的工作缺乏兴趣。部分青年求职没有明确目标,他们只是糊口为目标,没有长期打算。
二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青年青睐白领,但所谓的白领岗位外表光鲜,但工作要求高、工资相对较低、发展前途较少又制约着青年后续发展。
三是受父辈观念影响较大。不主动求职、长辈包办求职的青年在未能成功就业的青年中常能见到,他们通常内向、不会应答,求职失败率高。
1.用工方面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地方。随意安排加班,不缴纳社会保险费,不签订劳动合同等现象在一些单位仍较为常见。
2.薪资福利待遇较差。工资标准偏低,一线的操作工人通常只有最低工资标准。奖惩制度不明确,往往只罚不奖酬。一些地处偏远或需要三班倒工作制的单位,不提供住宿。
1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有的青年因为拆迁等因素等衣食无忧,失去了进取之心,稍微苦一点累一点的活就不愿意干。有的青年因为企业处所比较偏远,下班后周边没有娱乐休闲设施,感到生活条件艰苦无法忍受。
2.缺乏职业生涯长远规划。在座谈中发现,很多青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长远打算,也不了解自己优势所在,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打算也就无从谈起。
3.缺乏工作技能。有的青年是家校“两点一线”,没有实际操作技能,无法在一线操作岗位立足;有的青年学的专业与实际企业需求的专业有差异;有的青年随着企业生产线的升级换代,已经掌握的技术出现落伍的情况;还有的青年热衷于考证,但没有实践能力。
4.创业的热情和能力较为缺乏。有的青年缺乏创业的,有的青年不了解政府扶持的政策,有的青年缺乏资金,有的青年盲目创业导致一再失败。
5.家庭仍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家长观念的落后、过分的溺爱和不愁吃穿的生活,不少青年被养在了温室之中,等要去找工作谋生活的时候已经与社会脱节。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推进本县籍青年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工作中想了很多办法,动了很多脑筋,局团委要充分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在下一年度的促进本县籍青年就业工作中,重点做到:
1.更加注重倾听政策需求。要充分发挥青年对团委信任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力度,了解企业用工实际情况,综合评估企业提出的政策需求和青年就业的扶持愿望,经过系统筛选和合并后,形成具体的针对性建议报局党委研究讨论,成为局党委听取意见建议的另一个途径。
2.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促进就业的工作中,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特别是鼓励跨岛和跨区就业的政策。局团委要在服务青年的过程中,加强和团县委、乡镇团委的沟通协调,重点宣传大学生创业、青年职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政策,帮助本县籍青年了解政策、用好政策。
3.进一步做好法制宣传。局团委要发挥局志愿者总队作用,整合局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社会保障等部门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劳动保障法制宣传工作,既要为企业完善用工出谋划策,也要为劳动者维权奋力奔走。特别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劳动相关政策出现政策性调整的过程中,要努力在法制宣传第一线发挥作用,让新政策惠及更多的本县籍青年。
4.认真做好企业用工指导工作。要主动联合局就业服务业务部门,以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岗服务基层工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加深与企业的沟通了解,针对生产加工型企业普遍招工难的情况,要帮助企业分析研究,找出最适合的队伍培养建设和新员工招聘方案;要探索以行业专场招聘会与小型面试洽谈会相结合、以“进村居”与“进校园”相结合的各类招聘活动,尽量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对于企业急需的青年技术人才,要加大和各乡镇团委的联动,首先在推荐本县籍青年就业。对于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主动帮助与技能培训部门牵头联系,稳定本县籍青年现有的就业岗位。
5.更加注重青年就业指导工作。团委工作人员,尤其是从事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青年志愿者,要更加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确保指导质量。对于青年指导工作,要跨前一步,主动掌握所在区域的青年就业及其相关的信息,对青年进行分层次分类别指导。对于高学历高技能的青年,要根据我县高新制造业、现代农业产业需求,有目的地推荐;对于低学历高技能的,要根据掌握的一线操作工需求信息高密度推荐,直至实现就业;对于高学历低技能的青年,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技能提升建议,特别要按照企业急需的灰领人才标准来提升技能;对于低学历低技能的,除了帮助培训技能之外,也要大力宣传学历提升计划,把本县团校的学历提升计划积极向青年宣传,帮助成长。要更加注重对青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青年有选择性的参加培训和筛选工作,有目的地积累工作经验。要与村居委合作,对于父母包办的青年,要从改变父母思想观念入手,帮助青年实现就业。
6.拓宽青年求职渠道。局团委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充分发挥好团委的信息平台,利用局团委的微博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增加招聘信息告知渠道,吸引更多青年主动关注。
7.扶持青年创业。局团委要更加关注创业青年典型的树立,积极主动为团县委和局党委推荐掌握的青年创业典型,培育创业之星,加大宣传力度,以榜样的力量在青年中营造浓烈的创业氛围。要探索搭建交流学习平台,让先创业者带动后创业者,将成功的经验传播下去。要向青年创业者推荐合适的青年人才,帮助创业成功的同时帮助青年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