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场农村环境卫生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活动全方位检验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精神文明等水平,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当前,随着“清洁乡村”活动持续深入推进,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难点曝露了出来。
一是群众的环保意识薄弱,不良的生活习惯根深蒂固。几千年形成的农村生活陋习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乱扔乱丢垃圾、乱排乱放污水、放养禽畜、屋前屋后甚至屋内建畜栏,堆放杂物等“脏、乱、差 ”现象,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消除。
二是思想认识不足,主体意识不强。一方面,是部分干部对“清洁乡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清洁乡村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建设美丽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没有把清洁乡村活动提高到“优化服务发展环境、建设优美生态的宜居环境”的目标要求上去。另一方面,群众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清洁乡村活动的主体。长期以来,宣传教育存在很大的缺位,没能让群众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没有把整个村镇当作自己的家园去呵护。部分群众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没有真正投入到“清洁乡村”活动中。这也是部分乡村整治过后,轻易出现反弹、反复的重要原因。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方面,城镇与农村被分割,村镇规划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失衡。修建垃圾池、添置垃圾箱、购置环卫车等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等排污系统等,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论是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与维持运转的资金,乡镇、村两级都难以独立承担。
广大群众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如何发动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清洁乡村活动,变“要我清洁”为“我要清洁”,是确保“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上述存在的三个主要难点都直指如何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这一关键。以难点中的客观原因资金投入不足为例,群众的主体作用如果能够很好的发挥,我们在工作中就能做到1分钱当2分钱来用,保证所投入的有限资金作用最大化,做到事半功倍。政府才能以有限资金引导农民群众筹集资金和义务投工投劳,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捐款捐物。
“清洁乡村”活动是全民工程,整治农村环境,首先要从思想做起。为此,要做大量的、深入的宣传动员工作。第一,统一镇村干部思想,形成支持“清洁乡村”活动的中坚力量。第二,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在各村范围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第三,树立标杆,进行榜样宣传,同时利用媒体曝光与群众举报的方式树立反面教材。第四,定期组织村民参加集中整治活动,让农民担当集中整治的主角,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第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
农村环境问题以及“脏、乱、差 ”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农民环保意识不强而引起。群众是农村环境问题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清洁乡村”活动的受益者。他们对环保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成效。树立群众的环保意识,我们可与宣传动员阶段结合起来,边宣传、边教育、边培养意识。现在普遍开展的“小手拉大手”工程,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以“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小孩带动、学生带动家庭,能有效降低开展环保教育时村民中存在抵触情绪和宣传上的难度。现在双桥镇涌现了不少小小义务“保洁员”和“宣传员”,在潜移默化中为提高周围群众的环保意识,发挥着积极作用。
自“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启动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在“清洁乡村”的第一线,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挑起最脏、最累的活儿干,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和模范行动影响着周边群众,为形成全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何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各地镇党委、村委都有有效的各式各法,这里不在累赘。笔者想指出的是,“清洁乡村”活动镇党委、政府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能包办代替、大包大揽。
现下,一些地方因为缺乏群众参与度,镇党委、政府又迫于工作和检查压力,组织大批干部上街、下村屯开展大清洁、大整治活动。本意为形成全民参与和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良好氛围,但因为工作、沟通中不注意方式方法,也不注意时机和切入点的把握,容易让群众留下“清洁乡村”活动是党委、政府的事,是党员干部的事,有领导来检查了你们才来,我们不们也得自己干等不好印象,是养成群众依赖心理和无所谓心理,甚至是看热闹心理的重要原因。这要求我们一定在具体活动开展之前注重事前发动,要求村干组织村民参与其中,引导他们出钱出力。哪怕刚开始不尽如人意,只要有群众参加了,对于整个“清洁乡村”活动就是巨大的成功。建立长效机制、制度,按制度长期化、规范化的开展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检查前的一些突击性大整治活动,降低工作强度、难度的同时,防止给群众留下我们是有领导来检查了才来干、不得不干等不良印象,在循序渐进中教育好、引导好群众。
第一,让“清洁乡村”活动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清洁乡村的内在动力与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富则思洁,富才思美,所以,发展经济是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的根本。一是发展现代化种植技术、使用机械化代替畜力耕种作业为清洁田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有效解决了耕牛等牲畜对环境卫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推广规范化现代养殖技术,大力扶持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对养殖场的畜粪实行统一处理,改善零散养殖业对水源和环境的污染。三是发展“农家乐”和观光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让农识到“农家乐”和观光农业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紧密联系,从观念上注重环境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清洁乡村活动中。
第二,让“清洁乡村”活动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清洁乡村”活动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解民忧、帮民富的“民生工程”,在这里笔者想指出的是,镇党委、政府要善于抓住“清洁乡村”活动的民生切入口。“清洁乡村”活动从民生入手,可以有效降低村民的不配合情绪,转变农民“清洁乡村”只是打扫卫生,为清洁而“清洁乡村”的错误思想。让农民得实惠的同时,极大激发他们参与热情。如XX镇XX村XX片饮用水污染后人饮工程水网改造项目,因为村识不到位,涉及污染原因调查、水费征收等系列问题,一直无法有效推进。XX镇党委、政府抓住“清洁水源”的切入口,以一项民生工程来抓,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为优先,大力推进项目实施,得到广大村民支持和拥护,项目得到已顺利实施。
一是要加快农村环保立法进程。长期以来农村环境治理严重落后于城市,对农村垃圾等环境的处理几乎没有一部法律法规硬性规定,整治农村环境问题缺乏刚性。我们要加快制定完善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章。这样我们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遇到环境问题将多一把法律武器,同时随着广大农民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农村环保法律的完善有利于“清洁乡村”活动深入开展,几千年形成的农村生活陋习改变。
二是注重农村建设发展预先规划。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是与村屯长期无规划建设分不开的,如村屯内房子建造过密、缺少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池等,是造成农村“脏、乱、差”现象的原因之一。如XX镇XX村10队,原来硬化村屯道路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污水排放等问题,是导致现在污水横流的主要原因,现在改造需要重新凿开路面埋管,造力财力的浪费,而且不良影响已经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