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悦溪休闲产业 建设美丽生态乡镇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特别城里人的心理需求普遍趋向绿色生态型、生态休闲型的旅游度假方式转变,通过旅游使身心得到休息放松,陶冶生活情趣,在轻松、愉快、舒适的旅游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了解世界,创造生活。党的报告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余镇乡作为某某西北部山区乡镇,山水自然景观独特,悦溪人文积淀丰厚,适宜发展文化休闲产业,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村民参与,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乡村旅游,既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和乡村体验的多样化旅游需求,又促进了当地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就地销售,促进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某某山区几个乡镇的经济结构分析:由于受地理位置、人才等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工业发展一直是一条短腿;农业虽是山区的基础产业,但由于山区的农田较为分散,不易于机械化耕作,而且耕地总量又不是很大,很难形成规模,农业经济的增长潜力不大。而依托生态环境、特色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不失是寻求山区发展的一条出路,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更加向往,休闲旅游的发展空间很大。
发展悦溪休闲产业,可以使大量资金及人才流入,可以开发大量的旅游商品,可以推销大量的土特产和山区绿色农产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正常的经营,都会增加一些就业岗位,促进周边的农民就业,而且大量的农产品将会畅销,农民的房子又可改建成为乡村旅馆,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随着悦溪的旅游开发,还会有一些外来文化和先进的思想带入农村,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农民在参与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在服务游客的过程中,会自觉地培养文明意识。同时,随着休闲产业的开发,山村的基础设施、卫生条件、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三)有利于拓宽我县文化旅游内涵。目前,某某西部山区旅游景点分散,档次和品位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快悦溪休闲产业带开发是实实在在推进西部山区文化、旅游和休闲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和上品位的重要举措,是一件很值得开发的项目,它的建设有利于丰富我县旅游、文化和休闲产业的内涵,有利于接轨杭州大都市的旅游经济圈。
(一)生态环境优美。悦溪,俗称朱宅源,属某某江的14条主要支流之一源于木荷湾尖东北麓,经卢家、石大门,至桥头村汇坊岭脚之水,过朱宅、海豹岭脚等村,至西山村之西入江,全长13.1公里。这里有山有水,森林植被丰富,森林植被主要为马尾松林、毛竹林、常绿阔叶林以及板栗经济果林、香榧基地、园林花木等,林木生长旺盛,森林茂密,季节变化丰富,景观优美,空气质量优良。溪流蜿蜒而逝,常年流水不干涸,水质较为清澈,为西部山区境内保护较好的山区溪流。悦溪沿线的村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力,村内除农产品加工企业外,无污染排放现象。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已实行集中整治,村容环境整洁优美。总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合发展休闲休闲产业。
(二)旅游资源丰富。悦溪沿线位于市级风景区——坊岭风景区的核心地带,坊岭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景点38处,自然景观独特优美,该景区地势险要,奇峰耸立;这里怪石嶙峋,山草萋萋;这里林木幽幽,绿水长流;该景区奇峰怪石,或负土突立,或箕踞俯伏,或联袂高张如幔帐,或怪异呈盘兽状,争胜斗巧,无峰不妙。山中古木参天,奇藤铺峦,植被甚丰。“秀、奇、幽、野’,兼具,是一处玉末琢、野味特浓、自然景观极佳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还有某某绝景之一的朱宅水口、狮象守口、金鱼戏水和栖云洞、中华山、元宝山、红岩林场、青龙戏茜水等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著名画家叶浅予、孔仲起、姜宝林等曾慕名来此揽胜作画。
(三)人文历史积淀深厚。位于民宅村的古庄园四面环山,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总面积15000余平方米,灵岩古庄园是花山文化的有机组成,更是某某在清朝中后期儒家文化的次中心,时称“金华第一村”,为省级历史文化村、省级特色旅游村,2013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充满浙商三百年传奇经历,到处是杭派与徽派的精品古建筑,这里还是尊师重教的典范、道德的高地和非物质文化的渊源地。古庄园原有古屋25幢(今还留16幢),现存130余间房屋约10000平方米,朱氏宗祠气势不凡,廿九间里、润德堂、敦睦堂、昆山书房、痴泉、美鱼楼、桂芳轩、启明居、长庚居、佣房、儒丰居、立考亭等,极富文化气息。这些建筑构思独特,规划气派,匠心独具,是花园、住宅、道路、排水、绿化、硬化、亮化和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庄园的石子路、石板墙脚、石板天井、石窗架、石门架、石门槛、石爽子、石转角、石用具到处都有,四进大厅堂、四码头、六码头、八码头层层攀升,六幢66间厢房井字形排开。尖顶、圆顶、码头顶;方窗、圆窗、六边窗;巷门、台门、门牌坊;三间井、七间头、十三间头、廿九间里等三合院、四合院交相辉映,构成一座高档次、高品位的古民居博物馆。
(四)区位条件优越。悦溪休闲带位于某某县西北部某某江流域朱宅源头,某某、建德、桐庐三县(市)交界处的丛山峻岭中,蒋义公路越岭(海拔688米)而过,为省级公路,距某某城区25公里,汽车20分钟之内即可到达,悦溪沿线的村庄现有道路均已实现道路硬化、环境美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出入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具有独特优势。同时,悦溪休闲带西靠建德,北邻桐庐,可通瑶岭仙境、富春江等旅游胜地,并且周边县、市游资源丰富,具有潜在的客源,对发展悦溪休闲带具有辐射作用和广阔的前景。
悦溪休闲产业要以开发休闲旅游度假,乡村农家乐为特色,在210省道坊岭脚至西山村区段沿线的10个村打造一条群众宜居、产业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线,总体定位为浙中原乡生验区域、浙中最美山水谷地画廊、三江两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西湖、千岛湖)旅游延伸带和环浙中自驾游路线,通过建筑、道路、溪流整治提升,保留丰富的自然地貌,保护完整的生态系统,发展创意探险、农居体验、休养身心、观光旅游线路和景观。要按旅游者的需求不同,可大力发展多功能、特色型休闲产业。
(一)感受文化旅游。要以新村风貌观光、农业科技观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等为重点,做好发掘整理、推进建设和丰富内涵三篇文章,如在发掘方面要将灵岩古庄园、千年乡镇文化、坊岭一带抗日故事等逐一进行整理发掘并深化,大力进行宣传推介,从中打出自己的旅游文化品牌。
(二)亲近山水旅游。以坊岭风景区为中心辐射,充分发挥悦溪沿线现有的古树、古屋、古村落的观赏价值,配以相应的人文点缀,完善配套路、亭、台等设施。科学规划沿溪整治,保护溪流之自然特色,加强溪流环境管理,在水边、水中设置一系列休闲项目,以山与水组团,让游客亲近山水,作为一个旅游品种推出。
(三)健身休闲旅游。可沿山坡开展登山健身活动,沿线开展自行车骑行锻炼,在茂密的山野森林内开展健身锻炼、森林浴等活动,吸收丰富的森林负氧离子,提高身体机能和免疫力。同时,规划一定的休闲和文娱设施,满足游客远足、写生、摄影、度假休闲等需求。
(四)品尝山味旅游。以“农家菜”、“山里人家”等为特色,大力发展农家乐,满足游客品味地道农家菜需求。开发旅游农产品,建设农特产品一条街,让游客能采购到正宗的农家特产。通过采摘水果、垂钓、自挖野菜等,让游客体验生活、了解知识,增加情趣。
发展悦溪休闲产业面临着一些基础性的制约瓶颈,比如在品牌的树立、资金的投入、配套的完善、秩序的规范、对外实行推介等,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充分整合现有的各种资金渠道、管理技术、人才等资源加大开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在项目开发和设计中,要围绕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做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对景点的开发,要保持其固有特色,突出其不同之处,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本色进行保护。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在开发时序和布局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应结合当地历史与文化资源,以点带面、突出特色,在科学的规划下合理发展。
3、加强潜在市场的挖掘,同时必须作好市场细分工作。在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必须由经营管理者主导,强调服务的创新,充分重视分析诊断与顾客的每一个接触点,动态地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趋向,注重定期、定量、综合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必须运用不同的主题产品来吸引消费者。打造多样化品牌,提高服务质量,灵活科学地制定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价格标准。应选择适当的媒体作好广泛的宣传工作,建立良好的促销方式。
4、加强村民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形成共同开发力度。要把休闲休闲产业的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和强村富民工作的突破口来抓,广泛宣传,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体现休闲旅游开发的普遍性和农民参与的普遍性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开拓发展休闲旅游的新天地。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旅游接待服务,既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总之,发展悦溪休闲产业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乡村休闲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最终实现生态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