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至6月,受组织委派,我在湖南省长沙市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挂职学习,担任长沙市农业局局长助理。三个月的学习和锻炼,使自己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深受教育和启发,并对长沙市发展现代农业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深入思考,现将个人一些粗浅的感受和思考总结汇报如下:一、长沙现代农业的现状及特点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土地面积1.18万平方公里,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长沙、望城、宁乡3县及浏阳市,素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的美称。近年来,长沙市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抓手,以加快推进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为依托,以龙头带动产业化发展为主导,以产业对接市场化发展为平台,以管理服务信息化为纽带,强化科技支撑,深化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领先、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全市粮食生产连续7年实现持续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渔牧增加值19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产业基地规模大。该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优质水稻、花卉苗木、有机茶叶、特种水产品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建成了68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总面积达23万亩。“四大百里产业走廊”规模宏大,总面积280万亩,实现年产值63.2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浏阳市花卉苗木为重点,以长沙县有机茶叶为重点,以望城县优质水产为重点,以宁乡县优质水稻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品区域布局。休闲生态农业成效显著,着力构建“一环三带三板块”休闲农业产业区,共建成国家省级星级农庄65家,休闲农业场所达1650处,接待游客1380万人次,创收22.75亿元。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强。该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先后成功引进了寻龙河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香港新太阳集团等一批知名涉农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825家,其中规模企业35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30家,带动发展基地35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46万户,订单农业达150多万亩。2010年,该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三是农业科技含量高。该市坚持把科技兴农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手,充分利用省会农业科研方面的优势,着力抓好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全市共推农业新技术82项,优质农作物新品种10个,超级稻生产示范面积超过百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385万亩,软盘抛秧无土栽培等节土增效技术推广迅速。
四是品牌竞争力强。该市将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培育名牌农产品紧密结合,积极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产品申报“三品”认证。目前,全市共有104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39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明,42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国际质量认证,4种农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1个名牌获中国驰名商标,基地生产的产品大都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和品牌,有的甚至达到欧盟的标准要求。加加酱油、明园蜂业、沐林食品、盛湘米业等一批企业分别获“中国免检产品”、“中国名优产品”等称号。
五是市场流通体系全。已建成红星、马王堆、花卉大世界、茶叶大市场等8大农产品市场,全市上规模的农副产品市场达110多处,实现了交易、理货、仓储、保险、配送一条龙,其中红星、马王堆两大农产品市场年交易超过30亿元,为搞活农产品流通搭建了良好平台。
六是土地流转快。近年来,长沙市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整合为契机,大规模发展现代优势农业。以长沙县为例,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05万亩,其中耕地流转14.37万亩,涉及185个村5.4万户。作为长沙市农村土地流转综合配套改革示范点的圣毅园,在全省率先推出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机制、养老保险机制、土地融资机制等新举措,通过土地流转,将农民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农民不但拿到租金,而且挣到了工资,实现互利双赢。目前,长沙市经商注册登记的农民工业合作社达到1561家,入社农户达到66万户,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263万亩,土地流转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个月的学习和考察,我深深体会到长沙农业之所以能够形成今天的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棋局中占据领先和示范的位置,主要得益于以下成功的做法:
(一)科学的理念引导。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地产业实际,放眼长远发展,适时提出了“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传统农业,以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一是行政推动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长沙市农业种植业基地生产管理规范》等指导意见。坚持按照各级政府引导扶持,农业部门强化监督,生产主体组织实施,基地农户广泛参与的原则,针对花卉苗木、茶叶、水产水稻等特色优势产业,大手笔规划,大规模建设,打造优势农业产业区域布局。为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二是投资驱动产业发展。市财政将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列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落实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市财政拿出2000多万元,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的方式,对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种养殖大户及重点单位予以重点扶持。三是典型带动助推产业发展。打造了“百里优势水稻走廊”、“百里优质水产走廊”、“百里优质茶叶走廊”和“百里花卉苗木走廊”,建成了回龙铺、双江口、格塘、新康、果园、路口6个万亩示范基地,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树立了典范。
(二)市场化的运营模式。长沙人没有将农业当作一个孤立的产业来发展,他们坚决摒弃“农业是农民的农业,农业是农村的农业”的传统思想,牢固树立“以工促农、工农互济”的发展思路,将农业的发展置于市场经济,积极构建“大农业”发展格局。一是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平台带动发展。寻龙河农业投资公司、香港新太阳集团等一大批知名涉农企业的引进,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和种养加、产供销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形成。2010年,长沙市农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亿元,农产品加工销售达560亿元,带动基地350万亩,辐射周边农户146万户。二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服务发展。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等经营模式,大力兴办农业专业服务平台,通过订单生产、产销直供等方式,使企业与农民形成紧密的生产合作伙伴,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效益,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依托土地流转提升发展规模。采取转租、出让、入股、转换等方式,促进土地集中使用创造了条件,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三)强大的科技支撑。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是长沙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迅速普及,全市水稻机耕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9.9%和91.8%。同时,蔬菜、茶叶等机械化的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喷滴灌设施加速推广,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二是农业应用技术广泛应用,节本增效作用显著。超级稻生产、无根软盘抛秧、无土栽培等高产增效农业技术全面普及,全市已有105个乡镇站通过县级标准站验收,为长沙农业品牌化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三是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大。建立了县乡村技术服务队,对种养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服务,并聘请湖南农大、省农科院专家对农民进行专题辅导,提高了农业经营的科技含量。
(四)健全完善的工作体制。首先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坚持每年召开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准确把握中省关于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举全市之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在长沙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里的体制很顺,政策也很清晰、明确,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体制保障。其次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协作发展,共谋发展的责任意识、配合意识强,形成了抓落实的合力,提高了落实效果。
长沙现代农业发展成绩斐然,令人瞩目,其大手笔的规划和成功的发展模式,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科学的理念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传统的农业观念中走出来,学习和借鉴长沙经验,牢固树立“大农业”发展理念,走工促农,科技支农,农工互济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要正确认识我们自身在农业资源、生产模式等方面的条件和在科技、农民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将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土地流转、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制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认真选择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才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新跨越。
(二)明晰的思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长沙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要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区域特色产业板块,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二要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规模农业龙头企业,依托优势资源,内引外联,全力培育几个特色鲜明的重点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三要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扶持力度,鼓励农村科技能人、经济能人领办专业合作社,积极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协作,发展定向投入、定向收购的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组织化程度和营销力度,形成工农一体化农业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化水平。
(三)强大的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一要加大科技服务力度。要不断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农技推广、重大疫情防控等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田间耕作机械化、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步伐,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二要运用新科技打造品牌产业,要结合资源优势,针对农产品的区域特色,利用现代科技知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走品牌化生产之路。三要强化新型农民培训。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一支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要通过阳光工程,专业辅导、技术咨询、发放科技资料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经营水平。
(四)完善的机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从长沙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良性的工作机制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借鉴长沙的发展经验,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一要规范市场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县乡两级农产品销售市场建设,规范市场运营行为,依法维护客商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二要完善土地流转方式。要出台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快推进土地合理流转,让更多的土地集中起来,让更多的农民解放出来,从事专业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使他们成为“农业产业工人”。 三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集中有限的资金办大事。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同时,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资金保证。四要完善细化考核机制。对涉农产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农业考核指标的设置应该更进一步科学化、具体化,通过严格的考评,确保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