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老龄办会同县老年学术研究会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关于认真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开展“五县建设”活动的相关部署,县老龄办会同县老年学术研究会,从3月25日开始,分期分批深入15个镇(街),采取听汇报、看现场、召开座谈会、入户访问等形式,围绕全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2012年末,全县 60岁以上的老年人5.9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4.9%,高于全国老年人口比重13.26%的平均水平。其中有失能老人2968人,留守老人2231人,城乡空巢老人320人,居家养老占老年人总数的98%,入住机构养老的人员只有430名,占老年人总数不到1%。全县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尽管推进难度较大,但由于县上的高度重视,目前初见成效,已初步构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新格局。经过努力,去年荣获“全国第三批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被全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评为“社区老年心理关爱先进单位”。
1、居家养老服务蔚然成风。中国人自古就有“好出门,不如赖在家”的传统理念,大多数人愿意在家养老,不愿进养老机构,所以我县大多数老人是在家养老,社会提供服务。如“欧盟促老”项目从2011年开始在功曹镇李家坡等6个村成立志愿者照护队,经过培训,采取“一帮一”结对子助老活动。不仅改善了村风,提高老年人地位,也增强了邻里志愿者服务的意识,深受群众欢迎。西关办事处北方机电公司为居家养老服务成立敬老研究会,由公司监事会主席任名誉会长,社区主任任会长等9人组成,下设助残服务、医疗服务、科普宣传、环保治理、保安巡逻、文艺宣传等8支队伍,发放“爱心卡”,建立孤老、军烈属、双残户、特困户、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档案,开展“一帮一”服务。12年来,慰问离退休职工4319人,走访280余人,办理大病救助13人,1215万元,发放困难补贴5万多元,为147人办理了高龄补贴。义诊820人次,为6000多老人和群众提供了服务。仁和镇马城村开展“结对子心连心”帮扶活动,得到老年人的好评。
2、志愿者上门服务已具规模。在城关、车站和厂区9个社区建立的三个养老服务中心,招聘22名照护员,招募600名志愿者,对164名孤独、空巢、失能残病等特困老人上门提供日间照护服务。功曹镇平台村老年协会今年初发布招募志愿者5条倡议书,计划经过技能培训,为居家养老服务。北方机电联盟公司志愿者—退休教师许多亮75岁,服务93岁的孤老勤爱英,每天打扫卫生、买菜,陪老人洗澡、看病,读报聊天,并把自家的饺子、包子、鸡汤送到老人家,在社区传为佳话。退休职工贝乐秀70岁,照顾着患脑梗的老伴,儿子双腿瘫痪,儿媳腰椎间盘突出,母亲糖尿病严重类风湿,2010年又骨折瘫痪在床,但她不灰心、不放弃,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残损的家,谱写着“敬老爱亲”的动人之歌。2012年被评为市“十大孝子”,推荐为省“ 百位道德模范”候选人,其事迹被市级日报刊发,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3、村办敬老事业起步。我县老街镇民银村在全市首家投资108万元,利用集体空闲房,办起村级敬老院,设施标准较高,配有席梦思床、衣柜、沙发、电视机和锅炉暖气,生活用品等。与福乐老年公寓结成护理对子,提供专业护理,并组建一支志愿者照护队伍,设72张床位,现入住12人。村上还将30亩地划归敬老院耕种,村卫生所每年3万元承包划归敬老院使用。去年5月经市老年基金会、市老年事业局、老龄办等领导检查指导,给予了肯定。石坝镇洪坡村共有10名三无老人,镇上为每人拨款3.5万元,建起15间敬老新房,每人一间半,人均30平方米。现在工程已经过半,估计今年可以竣工,投入使用。千陇镇东泉村自投资金,建起5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每个房间装上空调,冬暖夏凉,楼外有休闲广场,花草茂盛,让老年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4、公办养老机构成为外围。调查显示,我县从2006年起先后投资226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起川塬和山区2个公办中心敬老院,设床位510张,入住五保老人197人,占总数的38.6%,供养标准每年每人4200元,实现了全县五保对象应保尽保。我县民营老来乐养老康复中心,是隶属县民政局管理的社会福利机构,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床位160张,设施齐全,设有钓鱼池、喷泉、花园等休闲场所,近4年共接收生活能自理、半自理、全护理和骨折恢复期、老年痴呆、临终关怀等老人320余人次,他们用“爱心耐心专心”照护老人。2009-2011年分别被评为省、全国“孝亲敬老模范”单位、“全国爱心护理建设基地”。实践证明,机构养老真正成为居家养老的外围和支持组织。
5、社会尊老敬老风尚渐浓。百善孝为先,“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坐公交车为老人让座,为老人让路,遇见老人问好的风气较为普遍。逢年过节慰问老人,组织老人旅游观光等已成风气。城东办事处挂沟村,每年开展评“好媳妇、好婆婆”活动,挂牌宣传鼓励,树立“十星媳妇”,受到了村民的好评。葛岭镇建新村坚持每年“三八妇女节”评选出十名好媳妇,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表彰奖励,促进了尊老敬老风气,打骂老人的现象基本绝迹。郭家镇南风村为老年人发放养老金,标准为55-69岁每年每人800元,70-79岁每年900元,80-89岁每年1000元,90岁以上每年1100元,并在每年“二月八”古会和重阳节前发放。去年共发45万元,今年计划拿出51.7万元,在去年基础上每人增加100元,加上每年3000元企业分红,人均土地补偿2400元,每位老人可得6200-6500元,并直接发到老人手上,减少了与子女的矛盾,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6、老协成为老年人主心骨。我县农村老年协会除山区外,川塬建立的较多,一般由村卸任村干部担任会长,组织能力强、工作责任好,制度健全,活动活跃,大多数已成为老年人的娘家和主心骨。例如原周镇高甲村老协,与驻地部队共建,筹资20多万元,建有170多平方米的老协会,设有办公室、活动室、棋牌室、图书室等设施,现有藏书一万多册,发展会员304人。建有舞蹈秧歌队,锣鼓队等组织,开展远程法律知识、农业科技教育、健康知识讲座,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拍镜头展版宣传。曾两次荣获“千陇杯”大赛奖。老年节为老人发礼品,上门慰问病残老人,已成为老年人的贴心人。和平镇二村建有老年人游艺室、图书室等,太阳能灯一条街非常美观。平阳镇双锁村老人与天王一位老太结婚,但老太的儿子不给户口和养老折子,村老协得知后,会长亲自出马做工作很快解决了问题。
2、老协组织不健全,全县267个行政村,建老协会的只有93个,仅占35%;12个社区4个建老协会,只占33.3%,农村老年协会阵地简陋、方法单一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各镇(街)老龄主管干部多为兼职,很不适应大老龄社会的管理服务工作需要。
3、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偏少,为老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全县近6万老年人,只有2个中心敬老院,3个养老中心,而且只收五保老人,想去的没条件,够条件的嫌远不愿去,造成了养老资源的浪费。
1、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健全养老服务支撑体系。在川塬地区和有条件的山区村推广欧盟在山区6村的经验,招募志愿者建立服务队,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对多数山区应推广石坝镇洪坡村建立“三无老人”敬老院的做法,招聘志愿者为居家养老生活有困难者提供服务。大中型企业推广北方机电联盟公司的经验,做好居家养老服务。按需要大力新建养老服务中心,为城镇居家养老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提供服务。公办中心敬老院应相应解决入住人少,经济趋紧问题。
2、完善扶助优惠政策,支持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对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在土地供应、财政补贴、保险税收、医疗和用、用电、用气等给予优惠。①鼓励扶助社会各界企业和民间组织兴办养老服务机构。②进一步落实老年人优惠政策,对有经济条件的村,自筹资金建立养老服务中心,为本村老人和外村老人养老提供服务。③扶助支持自然村或个人家庭办老龄灶、老人餐桌等,由政府适当补助灶餐具购置费,为生活有困难空巢留守老人提供用餐服务。
3、加快培育养老服务人才,提高服务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而为老服务力量却相对不足,需多措并举,壮大照护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完善义工银行,促进为老志愿服务持续发展。以社区(村)居家养老需要为向导,发展便民信息网、热线电话、健康档案等,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居家养老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建立高龄老人的健康档案信息库,积极为居家养老行动不便患病老人上门服务。大力开展老年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全面推进积极健康老龄化。
4、健全老龄工作服务网络,强化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一是完善村级老年协会组织,利用好闲置资产,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在“十二五”末,基本达到村村和每个社区都有老协会组织和老年活动室,做到设施健全,管理规范,形成居舍相依,邻里相伴、兴趣相投、冷暖相知的养老氛围。二是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步伐,大力开展社区日间照料、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开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加大养老服务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确保养老机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三是组织、指导老年群众组织、老年社会团体的建设和发展,形成老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繁荣老年文化艺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5、建立高效规范的养老服务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一是积极发挥县老龄委各成员单位作用,在养老服务上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人员到位。二是坚持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广泛开展孝亲敬老道德宣传和教育,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全力落实市政府文件中要求“县(区)按照老年人口人均3元工作经费和人均10至30元老年事业经费”的精神,通过多方争取,加快照护员队伍建设力度,确保我县老年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