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的深化,离退休党员、部分下岗职工党员以及流动党员涌入社区,这部分党员形成了社区党员主体。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既是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又是摆在我们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目前,**镇社区管理委员会下辖11个社区,设11个社区党总支,4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395名。调查中发现,社区党员与类型党员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一是平均年龄大。现在社区党员大部分都是离退休人员,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有的患有疾病,长年卧床不起,而且居住分散,致使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相对减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员作用的发挥。二是文化素质偏低。社区党员中,因大部分职工都是企业离退休的技术工人和下岗职工,文化水平比较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的不够透彻,敏锐性较差。三是流动性大。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部分党员外出打工,组织关系仍在社区,但又不能参加正常活动;2、因住址变动或投靠子女,迁出迁入较为频繁,这部分党员也很难坚持党的活动;3、一些外来打工的党员,党组织关系始终在原籍,社区党组织不便于教育和管理;4、有一部分离退休党员虽然人在社区,组织关系却保留在原单位,给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一些困难。这部分人既不能正常参加原单位的活动,也不便参加社区党总支组织的活动,成为“真空地带”党员。四是思想顾虑多。近些年,由于精简机构,企业裁员等原因一部分党员提前离岗,转到社区。这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思想顾虑,个别党员有情绪,不愿意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
目前,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基本上还是沿袭过去的传统方式,尚未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一是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就教育抓教育,就管理抓管理的现象,党员教育中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体现得不够。二是教育管理的形式内容单一。教育管理内容单调、枯燥,形式单一,缺少吸引力、感染力,效果不好。三是教育管理存在着“死角”。随着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在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大量流动,原来的管理方法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致使这部分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之外。
新形势下,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出现暂时不适应,是正常的,我们必须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应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健康开展,富有成效。
(一)实行分层次、分类别教育管理。社区党员类型较为复杂,应当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形式。一是对外出流动党员,要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社区党组织对外出党员要进行相应教育并提出具体要求,然后按规定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并通过适当方式与党员继续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向外出党员及时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党员返回后,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内记载的有关内容,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并且建立与党员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联系,建议将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及时接收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安排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分配做适当工作,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有关内容。二是对年老体弱的党员,党组织应该做到上多关心、生活上多体贴方面,决不能勉强这部分人参加组织生活。可以由党组织负责人或者指定党员保持与他们的密切联系,坚持定期向他们传送党内文件,通报党内重要活动情况。社区党组织要经常与这部分党员谈心,认真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问题。每逢重大节日,社区党组织要派人看望和慰问这部分人,送去党的温暖,增加他们对党的感情。三是对思想有顾虑的离退休党员,党组织要认真做好说明解释工作,打消思想顾虑和抵触情绪,组织他们过好组织生活,振作精神,切实增强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继续发挥党员作用。
(二)明确责任,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给党员划区域、定责任,向党员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交办法,创造条件使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激励党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团结、教育和带动群众将党的各项任务落实好、完成好。一是要合理划分责任区。社区党总支要因人、因事而宜,负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同志既要掌握社区每名党员的基本情况,又要熟悉社区每户居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既能做到包院、包栋、包单元、包户,也可以独立完成某项具体工作。身体好、能力强的党员可以负责较多的工作对象,承担较重的工作任务;身体差、能力弱的党员所负责的工作对象可以少一点,承担的工作任务可以轻一些。总之,一定要根据党员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有无特长,来划分责任区。二是要明确党员所在责任区的责任。划定责任区后,党总支要按照责任区管理的特点,联系党员的实际,以《党章》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为基本依据,确定党员在责任区内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在确定党员责任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此外,要将责任内容具体化,量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责任内容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结合实际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三是要搞好党员责任区的检查和考评。社区党总支要经常验证与评价党员履行责任目标的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制定改进措施,切实提高党员履行责任的整体水平。四是要把党员责任区管理与党员管理的其他形式相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党员管理更加富有成效。
(三)改进活动内容和方式,增强针对性。在活动方式和内容上,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的,注重实效。要坚持对党员进行“三基本”教育,辅之以科学文化、市场经济、WTO知识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直观明了。不但要坚持传统的“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制度,而且要结合新的形式和社区党员特点,摸索新的活动形式。一是恳谈对话。这种活动,党组织可以向党员及时通报党内的重要情况,说明当前的形势、任务,讲解党的方针政策,对党员提出要求;党员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讨论政策、任务等方面的问题。二是读书学习。组织党员读新书、读好书,扩大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理论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三是参观访问。结合某项教育和学习,组织党员参观一些先进典型,接受教育,增强教育学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四是电化教育。有条件的社区党总支可以采用广播、电视等手段对党员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质量。五是社会调查。对需要加深了解的一些社会问题,组织党员选择一个或几个课题进行调研,通过调查研究,使社区党员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社情,提高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