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全县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我县劳动保障事业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4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分析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安排今年的工作任务。现在,我代表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2004年,宿县劳动保障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重要思想为指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亮点频出、成效斐然,一年来,狠抓创建就业工作亮点社区,深入开展“双十班”培训,全面加强社保征缴力度,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有力推动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超常规发展,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工作扎实,成效显著,我县先后获得“地区就业工作亮点社区先进县市一等奖”“地区劳务输出先进县市一等奖”“地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优秀县市”的殊荣。
一是突出抓好“4050”人员的安置工作。我们按照“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建立工作联盟”的原则,把“政策送上门、岗位送到人”,依托辖区单位,采取“一帮一”活动,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为“4050”人员和困难群体办实事、解难题,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四月份由政府出资一次性在全县86个行政、事业单位购买公益性岗位,对98名有就业意向和就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安置就业。并积极协调县财政拿出40万元资金对98名 “4050”人员进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补贴。
二是挖掘和开发就业岗位,多形式安置就业人员。从去年初,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充分调动新型企业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同时鼓励发展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就业,把发展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季节工、临时工、钟点工作为拓宽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全年,挖掘和开发就业基地 个,开发就业岗位 个,利用各种渠道安排各类人员就业 人,办理城镇失业登记手续 人,失业登记率为 %,实现了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1%以内的目标。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再就业政策,以政策引导就业。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引导各类企业多招用失业人员,我县加强了劳动、财政、工商、税务、银行、城建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灵活运用政策,经常性地检查督促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截止目前,共为 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失业人员办理相应的就业优惠证,办理小额担保手续 人 万元。
2004年,我们按照“发挥平台作用,开辟就业门路,依托社区优势,再创就业佳绩”的工作思路,将创建“就业工作亮点社区”活动作为全年就业再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注重发挥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手”和“脚”作用,扎实工作,注重人员培训、资金投入及各项配套措施,切实加大对创建就业亮点社区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由于领导重视、工作超前、措施得力,我县的创建就业工作亮点活动始终走在地区前列。社区亮点建设活动先后赢得了中央劳动部、民政部领导的视察好评、受到自治区领导的视察好评,同时也得到了地委、行署领导的表扬和肯定,并顺利完成自治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现场经验交流观摩活动,受到了前来观摩兄弟地、县(市)同志的肯定。
我县以“双十”培训为契机,通过劳动部门协调,社区和各单位联动,使我县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始终排在地区前列,得到地区业务部门的肯定,特别是在9 月份地区组织的首届餐饮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其次是加大了对各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及创业培训工作。全年,共组织各类人员培训 人,鉴定职业资格证书 人,
去年,我县始终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居民生活困难的重要途径,紧抓不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城镇居民、农民工、劳工进城或到县外务工,同时全力做好政策技能培训和管理服务工作,并建立了劳务工激励奖励机制,在劳务输出过程中开展劳动竞赛和奖励评比活动。对劳务输出先进个人及劳动能手免费给予由劳务输入地返回阿克苏的单程,并专门召开劳务输出大会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广大城镇居民、劳工参与劳务输出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劳务输出工作组织有方、引导有序、服务到位,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共组织输出劳务人员培训 人(次),季节性就业 余人(次);通过劳务输出,共创收 元,人均创收 元,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员培训 人次,弹性就业 余人次。
2004年,县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切实加强劳动监察年审,严格日常巡查,加大专项检查,很抓案件查处,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企业劳动工资综合工时制、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对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动态管理,有效维护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年审企事业单位52家,年审合格52家,年审覆盖率 100%,新签、续签劳动合同2914人,签定率达95%;受理案件74起,处理74起,结案率100%,其中监察案件55起,涉及劳动者603人,涉及经济总额32.6万元,劳动仲裁案件和工伤亡善后赔偿案件19起,涉及劳动者450人,涉及经济总额70.76万元(工伤赔偿金60.7万元),督促全县 31家企业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具体指导其开展工作,为220名农民工追缴拖欠工资26万元,切实维护了我县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由于以上工作扎实到位,在2004年度地区劳动监察工作会议上被地区评为劳动监察先进县。
为了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2004年,重点加大对农林牧场职工的社会保险参保、各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的召开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考评表彰大会,并对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动态管理,使我县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年养老保险共有 家企业 人参保,参保率达 %,实际收缴基金 万元,基金收缴率 %。按规定为全县 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 万元,实现了100%的社会化和100%的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共 个单位 人参保,参保率达 %,收缴失业金 万元,为 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 万元。医疗保险共有 个单位 人参保,参保率达100%,收缴医疗保险金 万元,基金收缴率达 %,按规定支付医疗保险费用 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 万元,离退休人员医疗费支出 万元,无拖欠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的医疗费。工伤、生育保险共有 个单位 人参保,参保率分别为 %。收缴工伤保险金 万元,基金收缴率达 %,收缴生育保险金 万元,基金收缴率达 %,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费用 万元,支付生育保险费用 万元。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完成较好。新增养老保险扩面 人,失业保险扩面 人,医疗保险扩面 人,工伤、生育保险分别扩面 人,此外还完成了社会保险稽核及“金保”工程的启动工作。
(一)采取“一帮一”活动,把“政策送上门、岗位送到人”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为“4050”人员和困难群体办实事、解难题。
(二)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手和脚”的作用,不断挖掘和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和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四)以“双十”培训为契机,免费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美容美发、餐饮、保洁等技能及岗前培训工作。
(五)加大了劳动监察年审及执法监察工作力度,积极推行企业劳动工资综合工时制、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对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动态管理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县的劳动保障任务十分艰巨,广大劳动保障干部职工自加压力、迎难而上。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成绩的取得是与地区劳动保障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我县县委、政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也是与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社会保险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向关心、支持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支持和配合劳动保障工作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表示真挚的谢意。
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对全面完成我县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面临的困难、问题还很多,突出表现在:
一是由于城乡就业一体化的速度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外来民工涌入我县就业的人数增加,我县就业压力逐渐增加,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民工的培训就业工作迫在眉睫。
二是部分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自身素质不高。“嫌脏”“怕累”“不干伺候人的活”“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现象仍然存在。劳动者“自主创业”和主动提高自身就业技能的意识不高。存在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三是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频繁发生,劳动执法维权形势依然严峻。用人单位合法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淡薄。部分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拖欠克扣工资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不高,只想通过“私了”“”等不合理途径解决。
四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度依然很大。企业依法参保缴费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违法不给雇佣人员参保缴费,个别企业五大保险只参加了其中的养老、失业或其他一两项社会保险,没有全部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 。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从实践“”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今年全县劳动保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地区劳动保障会议关于开展“三项举措”(即: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完善劳动保障“四项服务功能”、开展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年活动)的工作部署,继续在“一个促进、两个确保、三项强化”上下功夫,解放思想,团结奋进,推动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今年我县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 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城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前技能培训 人;继续巩固两个确保;五大保险应保尽保,基金征缴率保持在 %以上,发放支付率100%;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 %以上。
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企业依法用工和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实现劳动保障工作依靠行政管理向注重法律手段管理转变。
实行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建立用人单位在劳动用工方面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一种有效管理机制,对于规范劳动保障执法机构依法行政,用人单位合法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我县将全面开展“劳动保障信用等级”AAA评定活动。对评选中达到“AAA”级别的企业,除在政策上给予三年免劳动年审,免日常巡查之外,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公示,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对达不到企业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标准的企业,劳动监察执法大队要切实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对企业依法进行严惩并在广播电视媒体上曝光,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按照地区劳动保障会议精神,今年为全地区劳动保障系统的“劳动行政执法年”,我们将根据我县实际,从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强化劳动监察执法两个方面入手,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目标,全力以赴做好“劳动行政执法年”活动,具体做法是:一以劳动合同的签定、履行,社保费的缴纳、技术工种持证上岗为重点,强化日常巡查、举保专查、专项检查和劳动年审,加强对违法行为较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二切实改善就业环境,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一些恶意违反劳动法、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企业依法严惩,起到惩戒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三针对今年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选活动中,出现的信用等级较差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期通过开展“劳动行政执法年”活动,进一步规范我县的劳动秩序和用工行为,净化劳动保障环境。
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方针,把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服务作用,不断挖掘和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力争完成2200人的就业再就业任务;
针对“4050”人员和一家一困难人员就业难的问题,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送岗位”为主要内容的援助活动,同时加大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妥善安置“4050”人员和一家一特困人员就业。切实落实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全面提高就业再就业服务水平。
首先要抓好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突出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创业培训。确保下岗失业人员人人都能享受一至二次免费就业培训;其次在全县范围内营创大培训的工作格局,确保培训人员达2800人次。
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在巩固去年创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把各项举措切切实实落到实处,实现创建亮点社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坚决清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初步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长效机制,把劳务输出与扶贫帮困、就业援助有机结合,重点培养一两家劳务输出和劳务派遣组织,认真组织好城镇居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并在劳务输出的规模、质量、效益上下功夫,同时结合职业培训工作,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实现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促输出,切实提高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城镇居民外出务工能力。
全力提高社会保险行政管理水平和经办工作质量,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地区下达的各项社会保险扩面任务和基金收缴任务,继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加大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全县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几项社保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做好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帐户随时查询服务,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每半年向社会公布一次,认真做好医疗、生育、工伤保险的统筹管理。
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并使之规范运做。依托社区进一步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做好养老金的认定和发放工作以及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经常组织开展离退休人员文娱活动,丰富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总之,做好2005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总体部署,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全面完成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任务,为全面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