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辟女职工多元化增收渠道的对策和建议 开辟女职工多元化增收渠道,不仅关系到整个单位经济的稳步增长,也关系到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关键。本调研报告以某团场某些连队为调研实地,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女职工增收较好的突出经验和事例,探讨建立促进女职工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XX团场部分连队在女职工增收的模式和途径上有所发展,但根据单位不同情况,经济发展不平衡。比如:某连队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连队,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差异大,女职工增收呈多元化。作为偏远连队,在自然条件、人口素质、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而解决女职工增收问题的难度更大,制约因素亦多。
从自然条件看,某连地处福海县境内,是离中心最远的一个单位,且前身是中心,在农业生产上存在着耕地资源少,土壤贫瘠、土层薄、生产力低下等问题。人多地少决定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女职工持续稳定增收困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看,某连是较落后的单位之一,整体发展水平低,劳动力素质较差,观念落后,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占较大的比重。
根据该连实际情况,上级党委通过对连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对女职工增收进行有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提高广大女职工收入水平,实现生活富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团场和实现小康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研究建立促进女职工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积累了较好的经验。
以位于北屯附近某单位为例,地形地貌相对平缓,生态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由于地处城市(镇)边缘,依托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上级党委的大力扶持下,该单位利用较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依靠科学技术,拓宽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种植业,使城郊女职工收入来源和增收途径增多,因而持续增收的稳定性较强,有力地促进了全连的精神文明建设。如今的这个单位,女职工绝大多数年纯收入均为2万元以上,过上了较为富裕和舒心的日子,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型团场的良好风貌。该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生态小康单位。
某单位是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单位,地处县城境内,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根据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优势,连队只有部分女职工依靠特色农业即种植苹果、蟠桃等各种水果,来增加收入,但也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而其他女职工只能依靠传统农业生产在极少的土地上获得不多的收入。尽管该连队党支部一班人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女职工收入,由于受到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优势主导产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因而女职工增收幅度不大。
通过实地调研,我认为,某单位建立女职工增收长效机制应立足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女职工素质等因素,以系统工程的思维和方法,多角度、多途径和全方位地整合有效资源和要素,开拓创新,因地制宜探索和建立女职工增收的长效机制。
农业产业化是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有效组合形成规模生产经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以单个家庭为主的小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市场风险的变化,是影响女职工获得稳定收入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只有通过“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才能有效保证女职工收入稳定持续增长。
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对连队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制约连队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年来的事实证明,劳动力转移,既缓解了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减轻了由人口压力所导致的诸多弊害,又是促进女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女职工素质和职业技术技能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调查中发现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的单位,但人力资本水平总体偏低。调查数据显示:该单位劳动力90%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总体偏低,缺乏一定的劳动技能,成为女职工实现增收最为突出的人力资本障碍。目前,该单位在草地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把对女职工的培训作为该产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发展培育女职工种草养畜的同时,应该以不同方式对女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学会一户,发展一户,见效一户。近年来,还举办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种植和养殖培训班,增加了女职工的多方面技能。
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先导。往年,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已成为制约单位经济发展,影响女职工增收重要因素。近年来,在单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极大改变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全面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团场女职工持续稳定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女职工收入来源是多方面的,但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其收入渠道也有所差别。经济较好的连队,因产业优势的带动和区位优势的利导,呈“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女职工收入的来源也因此而呈多元化。其中,依靠科学技术农业产业产占有较大的比重,特别二、三产收入高于传统产业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女职工持续稳定增收。如某连生猪养殖大户李XX,某连育肥牛养殖大户张XX成为团场养殖的典型代表,不仅增加了个人的收入,同时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了团场养殖业的发展;某连女职工巴XX种植的苹果园、蟠桃园是远近闻名的绿色果园,成为该地区依靠果园发家的带头人;还有部分连队女职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农家乐,也是女职工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反之,有些连队女职工收入渠道偏少,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收入低,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较大,收入的稳定性也较差,因此,等、靠、要思想严重,思想落后,严重影响了连队经济发展。
女职工增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单位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女职工增收长效机制,是充分体现单位领导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该单位与师其他兄弟团场相比,农业发展的弱质性更为突出,女职工自我发展的能力更为缺乏。因此,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在帮助女职工增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在调研中发现,凡是女职工持续增收搞得好的基层单位,都是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引导,真抓实干的结果。
广大女职工群众把那些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依靠政策,内联女职工,外联市场,立足乡土,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发展生产和带领女职工增收致富能力的女职工称之为女能人。发展连队经济,促进女职工增收,离不开女职工所需要的能人。由于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女能人,珍稀如凤毛麟角,因此,各级领导班子均把培养和造就能人作为促进女职工增收的重要范畴,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掘、培养和造就连队女能人。如该团某连女职工牟XX自主创业成为地区总代理、某连女职工巴XX种植果园开办农家乐已成为兵团自营经济示范户、某连女职工蔡XX种植蔬菜大棚成为师自营经济示范户等等。
科技进步是促进女职工增收的有力保障。如某连女职工巴XX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致富增收,产业越做越大,蟠桃产品实现优质优价,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以科技为支撑,使该连队果园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种植以引进、开发、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种植管理及疫病防治,优质高产种植及管理等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依托该团农业技术推广,逐渐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实现果园的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如较差的某连,尽管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农业及非农产业也较多,但产业规模小、零星分散,难以形成产业化。在一、二、三产业比重未能因地制宜地选准主导产业,导致女职工增收迟缓,增收幅度缓慢。
一是女职工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传统的农业生产在连队仍占主导地位,女职工增收效果不明显;二是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外出打工人员收入普遍偏低。有关部门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文化程度低、无技术,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和服务行业的女职工,月收入仅为500—700元,而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的女职工,月收入一般均在2000元以上;三是“不穷即安”、“小富即安”的思想较为普遍;四是缺乏增收致富带头人,一些干部在自身素质和思想观念上本身就不具备致富能力,很难带领女职工增收致富。
千方百计增加女职工收入,各级领导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班子的实际行动,对促进女职工增收至关重要。从调研情况看,目前一些基层连队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女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发展能人,建立单位与女职工利益联结机制方面,思想还不够解放,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女职工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女职工家庭承包基础上,把女职工小规模经营与市场经济连接起来,走产业化道路,是当前女职工增收的关键。各单位应认真研究本单位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地搞好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和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女职工专业协会等形式,让千家万户的女职工成为产业化经营链条中的一分子,依托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增收。
一是强化女职工的生产劳动技能培训,具体做法是:利用冬闲时间,结合单位和女职工受益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女职工的实用技能的培训,使女职工能够熟练掌握生产劳动技能,为来年夺取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结合“素质工程”健全和完善女职工教育培训体制,包括教材编写,专业师资队伍和学校建设、课程设置等,为团场从事非农行业提升就业能力;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女职工教育培训产业,如亦教亦产、产教合一的女职工培训基地等,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各种资金、人才和技术进入女职工培训领域,为加强女职工职业技术教育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
各级领导班子在建立女职工增收的长效机制中起着全程的引导、服务和协调作用,因此,在推进连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女职工生产生活环境,为促进女职工增收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推动女职工实现增收致富的本领。
各级领导应建立有效机制,不断在当地增收致富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女职工中筛选出一批人才,进行文化知识、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为她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提升她们的能力,充分发挥她们在建立女职工增收机制中的带头作用。
各级领导应在制度、政策、金融方面进行创新,认真落实和减轻女职工负担的各项政策,减免税赋,最大限度地扶持女职工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多元化开辟增收渠道,实现持续增收。
鉴于畜牧业已列入团场重点农业产业,根据团场特有的自然条件表明,宜牧宜林地多,耕地少,加上畜牧业发展成功的典型事例。各单位可以借鉴典型事例和兄弟团场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引导女职工脱贫致富,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