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旅游局《关于报送体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有关情况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委按照文件要求做了认真调研,收集汇总相关数据,做了认真的分析,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全市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市严格按照《XX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服务功能,提升队伍素质,规范行业管理,强化宣传促销,全市体育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市体育旅游业借助其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专项体育旅游项目和大众体育旅游项目,建成XX高尔夫度假中心、XX大峡谷漂流、XX河魔幻漂流、XX牧场等体育旅游景区(点);推出水上运动休闲基地、山地户外运动基地、中国功夫城和国际棋类运动基地,以及“三车”(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自驾游基地和自驾游网络;开展斗牛、斗鸡、斗鸟、射弩、陀螺、押架等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这些体育旅游项目特色鲜明、融自然与人文、观赏与体验于一体,吸引了众多游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一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XXX年,全市体育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持续攀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旅游业直接总收入为43344.36万元,接待总人数1319930人,实现旅游总收入与旅游接待总人数双丰收。同时,体育旅游产业直接解决了约1200人的就业问题,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10470人,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体育旅游业不仅带动公路交通、通信、商业、饮食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市场消费和投资,而且还带动房地产、建筑、建材、环保、农牧业等行业,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问题,增加了群众收入。
XX市发展体育旅游业主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XX区(市、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围绕打造“XX的XX、中国XX之都、XX之城”的城市品牌形象,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体育旅游产业。随着我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的不断提升,宣传推介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引进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投资贵阳体育旅游业的建设,打造了高尔夫度假中心、XX、XX大峡谷、XXX魔幻漂流等一批体育旅游景区。
尽管我市在体育旅游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体育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处于初级阶段,体育旅游业的效益未充分显现,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旅游切合点和整合点较差,成为体育与旅游互动发展的瓶颈问题;对体育业的产业关联带动功能尚未真正发挥出来,提供就业的机会也十分有限,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尚待形成。这主要是体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不够,产品单一,旅游线路点少线长,未能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规模带动效应。
2、体育旅游总体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了体育旅游互动能力,造成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低下和招商引资的困难。
3、对投融资的引导不足,未形成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机制。政府虽然对体育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提高,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引导性投入和先期投入不足,吸引社会资金和外商投资力度不大,体育旅游项目未能充分利用。
4大部分体育旅游项目缺乏文化内涵,特色不鲜明。部分体育旅游项目只注重数量扩展,不注重效果、风格、特色、自然风物、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表现,没有挖掘其文化内涵,缺少内涵丰富、参与性强的体育旅游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差,还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的餐饮和娱乐服务上,没有形成拳头产品系列。
5、体育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者消费观念的转变,现有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已不能满足其经济发展和体育旅游消费的需求。因此,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缺乏政策扶持和法规保障,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必要优惠政策扶持,对体育旅游经营活动的开展缺少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造成体育旅游市场出现无序竞争,体育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出现混乱。
2、观念习惯的制约。目前,我市各大旅行社以及部分景区(点)对体育旅游还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缺乏对体育旅游内涵以及体育旅游结合的认识,对体育旅游内涵地位的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未能深度挖掘体育旅游资源。
3、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跟不上。由于投资政策还不完善,对体育旅游的直接投入较少;缺乏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体制,广泛吸纳和利用外资和社会资金能力弱,制约了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进一步发展。
4、专业化配套服务体系尚待整体建设和规范。随着旅游者的日益成熟,对体育旅游景区(点)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体育旅游项目的专业化配套服务体系尚待整体建设和规范,导致我市体育旅游景区(点)现有的服务质量和旅客要求之间的矛盾或反差也越来越突出。
5、产品开发不力,没有形成知名品牌。在旅游活动中我们对探险资源、民族体育资源、体育竞赛与训练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没有形成较实名体育旅游品牌景区(点)。加之宣传促销力度还不足,使许多旅游景区(点)中人文景观、动态景观与娱乐性体育活动布局较少。
按照中央、省市的文件精神,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大力夯实基础,努力推动体育旅游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政府对体育旅游工作的领导。把发展体育旅游,作为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把体育旅游的发展作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体育旅游发展的目标责任体系。
2、编制《XX市体育旅游总体规划》,立足XX地方特色,打造具有XX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项目和体育旅游基地。
3、加强宣传引导。体育旅游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让体育健身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形成声势浩大的宣传推介氛围,让人们更多了解体育旅游这种阳光的旅游形式,增强吸引力,吸引区域外的体育旅游群体。
4、培养专业人才。开拓培训渠道,加快培养高层次体育旅游从业人员。XX市高校要结合社会需求情况,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和人才短缺现状,将培养旅游人才和体育旅游人才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社会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
5、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体育旅游的配套设施及体育项目建设,让体育旅游成为丰富人们业余生活,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环境招商,资源招商,政策招商;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体育旅游投入新机制,引入竞争机制。
7、加大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突出地方特色。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将体育业融合在旅游业之中,注重效果、风格、特色、自然风物、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表现,打造“爽爽贵阳、中国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的体育旅游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