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市会年度工作安排,市七届会第27次会议将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重大产业招商情况报告。5月上旬市会***副主任率调研组到**市、**县和市经济开发区开展了重大产业招商情况的调研。期间,调研组实地走访了鸿星能源、鑫源新能源等11家企业,听取了**市政府和市经济开发区重大产业招商情况汇报,并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几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大产业招商工作,确立了“产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并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壮大和升级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我们从市商务局了解到,20**年,全市利用外资3.61亿美元,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93.41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近两倍和近三倍。全市产业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6个,总投资超200亿元,逐步形成了机电、医药、陶瓷、精品陶瓷、煤电、化工、鞋革、纺织、硬质合金、竹加工等十大产业基地和市本级**新能源、机电、医药、建材、茶油、服务业等“六大产业”,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力度大。市政府成立了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强化全市招商引资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重大项目领导干部跟踪服务责任制、招商引资工作督查考评制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政策。20**年,我市围绕**新能源产业先后开展了“锂能产业招商突击月”和“锂能产业基地建设百日攻坚战”活动,组建锂能产业招商小组14支,拜访**新能源有关企业900多家, 200多家企业来宜考察。二是方向明确。市政府依据本市资源优势,瞄准行业龙头、不断完善产业配套,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工作。市本级根据我市钽铌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适时提出打造“****”的构想,大力推行锂能招商,在两年时间内,签约资金998亿元,首期投资金额218亿元,市锂能产业也被列为全省第四个千亿产业工程和十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市引进了富士康**项目,实现了我市引进全球500强企业零的突破;**县引进有“世界鞋王”之誉的宝成国际集团之后,又陆续引进了匹克、中杰、邦耐等大型鞋业企业落户,不断加快鞋业配套项目的引进,使**成为“中部鞋城”。三是成效显著。据了解,20**年,全市产业招商引资总额超300亿元,相当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左右。全市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31.57亿元,比上年增加51.9%;工业增加值240.68亿元,比上年增加30.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7.7%,比上年分别增加了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44.**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47.6%。20**年**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8.18亿元,上缴税金6.14亿元,约占市本级财政总收入的六成。
在看到我市重大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影响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土地紧缺已成为产业招商的瓶颈。由于国家土地政策进一步趋紧,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土地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制约着我市重大产业招商工作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有些企业签约金额大,实际落地资金少,却享受最优惠的土地政策,占据着大量的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闲置;另一方面,有不少好的项目却因土地问题被搁置,不能及时进入园区,出现项目等土地的情况,如市经济开发区有50多家企业因为拿不到地无法履行合同投资。
2、产业招商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几年,虽然我市每年都引进了不少超亿元项目和企业,但总体上看,我市引进的企业层次还较低,规模较小,且大部分集中在鞋类、纺织服装、陶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项目、利税型项目、高科技项目还不多,特别是大型央企、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200强企业还很少。从20**年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的情况看,全市外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2.15亿元,上交税收5.82亿元。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只有19家,年纳税额超1000万元的只有7家。全市十大产业基地中,20**年利税超**亿元的只有**煤电和**陶瓷两个,不足5亿元的占到一半。
3、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招工难问题显现。随着开发区落户企业增多,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由于流动人口少,务工人员季节性强,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尤其是**、机电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非常缺乏,员工流动性大,造成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二是产业配套跟不上。以经济开发区为例,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也引进了富通印刷、鑫丰表面处理、亿丰精密铸造等配套项目,但相对于目前开发区产业集群的规模和今后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而言,配套仍显不足。三是物流发展水平低。园区物流业发展主要表现为运输方式落后、市场发展不平衡、行业层次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货物流转不顺畅、运输成本较高等,这些都与园区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四是交通不便、供电趋紧。由于工业园区快速扩张,许多企业已经远离交通主干线,工作生活极其不便,如经济开发区鸿星能源公司附近有五家大型企业,但离最近的公交站台走路也需近一小时;最近,园区普遍反映电力短缺问题,每次突然停电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如达圣威集团、**电机公司等企业停一次电至少损失20万元。
1、要进一步破解土地瓶颈因素。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土地的投资密度,在操作过程中,要按照土地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根据投资进度、分批供地,对土地证发放严格把关。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储备土地、挖掘盘活城镇闲置土地、积极盘活低效用地,努力提高资源配置和集约利用水平。三是积极向省多申报重点项目争取土地指标,对市内发展较快的工业园区土地指标应适当倾斜。
2、要进一步提高引进企业的质量。一是要要正确处理好引资与选资的关系,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明确招商引资方向,要优先引进行业的龙头企业。二是要把握项目的真实性,特别是对多期投资的项目,要高度关注首期投资与投资总额的比例,高度关注首期投资额中的现金额。三是要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争取把更多的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新研发项目和大企业的研发中心引进来,提高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3、要进一步做好亲商安上工作。一是要加强市劳动部门与企业的对接,建立劳务市场,公布劳务信息,多到院校、农村、以及流动人口大的地方加强招工宣传。二是在招商过程中,要注重引进主导产业相关联、相配套的项目,大力实行产业链招商。三是要注重引进物流产业龙头项目,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物流业;争取在**设立海关,方便企业进出口贸易。四是要加强与市公交公司和供电部门的协商,解决园区存在的交通不便、供电趋紧等问题,如延长和增加公交线路,增设公交站点等;如确要拉闸限电,必须提前三天通知企业,以便企业做好准备,减少企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