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目标的思考

  • word模板
  • 编辑:admin
  • 时间:2022-01-24 10:38
  • 阅读:93

  拓宽渠道 消除风险 提前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目标 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夯实底部基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提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目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由温饱全面进入小康,是我们面临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性的历史任务。作为四川丘陵地区农业大县的X如何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目标,笔者结合县情做了一些思考。

  从组成来看:农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从近三年的收入组成来看,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在50%左右,工资性收入占比为40%左右,财产性收入不到2%,转移性收入占比为8%-10%之间。可以看出,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之源”;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是“增长之源”;财产性收入占比虽小,确是“潜力之源”;转移性收入主要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是“不变之源”。从增速来看:从近三年我县农民收入增速分别为14.6%、22.9%、14.4%,增速均在14%以上。2012年,我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7993元,若按照每年14%的增速递增,那到2015年X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1842元,提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的压力看似不大,但2012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为14.4%,是三年增速最低的,在全省59个扩权强县中排名仅第43位。增收渠道少、增收风险大是造成收入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前实现收入翻番目标,需要进一步拓宽“四大”增收渠道,消除影响农民增收的“五大”风险。

  (一)增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能力。促进农产品增产是落实农业增效的具体措施,农民增产才能增收。我县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集中在种养殖业。

  1、通过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产品产量。一是治理土地撂荒,确保耕作面积不减少。出台《关于坚决杜绝耕地撂荒的通知》,严格逗硬奖惩,对成片撂荒面积30亩以上的,追究相关领导行政责任;对种植面积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按照40元/亩标准落实好补贴政策。通过加大对土地遏制撂荒势头的打击,确保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二是调整土型田型,有效增加耕作面积。加快实施金土地、中央小农水等项目,进一步调整田型土型。其中,土的改造应通过小改大、坡改梯等方式,按照不低于3亩的土块进行改造;田的改造应坚持零散变规范、小改大的原则,按照不低于8-10亩的田块标准进行改造。通过土型田型的调整,有效增加耕作面积、提升农田的排灌能力、改善土壤的缺素问题、提高作业能力,有利于提高单位面内农产品的产量。

  2、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水平。农业科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保证。要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就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结合。要强化科研和推广人员的市场意识,鼓励和支持研发和推广有市场前景的成果,再依据市场反馈信息指导工作,以形成研究、开发、推广、转化的良性循环。二是加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适宜个体、集约经营的新型种植模式,增强生产能力。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成果与区域产品相结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与区域农产品紧密结合,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增强农民工资性收入能力。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一是抓安全促就业。始终坚持抓安全就是抓生产、抓安全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通过抓安全生产促进企业的健康运行,确保就业的持久稳定。二是抓项目促就业。把吸纳就业能力强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做好项目对上争取,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加快项目的落地,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三是抓服务促就业。通过新建劳动力就业大厅,整合各类就业资源,组织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大型招聘会,大力做好劳务输送工作,逐步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就业。

  (三)增强农民财产性收入能力。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包括房屋、银行存款、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专利收入以及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和房子“资源资产化”应是其增收的新渠道。一是流转土地。在坚持稳定农民承包关系、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前提下,本着“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开展委托转包,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村经济合作社,由村经济合作社统一发包给大户或农业企业;实行股份合同,由村集体将农户土地承包权量化入股,土地由村统一经营发包给公司、规模大户经营,村集体按股份将土地经营所得在年终进行分配。二是增值房产。积极支持农民、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依托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事活动,发展“农家乐”;支持农民住宅为农民工、城镇居民提供住宿,发展“房东经济”。按照“农导、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三方共建保投入”的原则,积极实施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对农民房屋实行拆旧建新,进一步提高农民房屋价值。

  (四)间接增强农民转移性收入能力。农民转移性收入主要是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指出国家涉农政策、资金主要向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倾斜,一般农户所受惠农政策资金将逐步减少。为适应国家政策的变化,我们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培养力度,用好用活国家政策、资金,帮助做大做强,促使更好地发挥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作用。

  (一)消除自然风险。农业都是一个弱质产业,很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农业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消除自然风险主要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条件,解决遇旱则干、遇洪则涝,小灾减产、大灾绝收等问题。一是加大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投向农村水利、乡村道路、农网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同时要突出主攻方向,如在旱片死角缺水严重的地方,以加快人饮工程建设和现有塘库的整治配套为主;在出行不便的地方,以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为主等,提高资金利用率。二是加大项目争取。积极争取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项目,获得上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如金土地、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通过实施项目逐步改善农村的道路、水利等生产生活设施,提高农业抵御灾害能力。

  (二)消除市场风险。农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市场半径小也是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应从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增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等方面入手,解决我们农产品品质不高、半径较小、链条较短的问题。一是抓龙头企业培育。探索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试点规划,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改扩能、良繁体系和基地建设,以及实施品牌战略,拓展营销市场。二是抓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注重引导和提供服务,抓一批典型,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产品流通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的能力。三是抓市场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成效的大小,其根本取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高低。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信息网络,建成上下左右相联的信息通道,及时地获取信息,不断优化贸易环境。同时,要定期邀请专家对农村经纪人进行职业培训,掌握市场规律,了解市场规则,适应市场变化。

  (三)消除技术风险。“有知识、会经营、懂管理”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农民是增收的主体,其自身的文化素质、经营素质直接制约他们能否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经济信息,并对有关经济信号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一是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职校平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开展“订单”培训,让农民的就业意向和市场需求接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同时,着重培养农民在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素质,有力的促进本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健全和完善农技推广机制。建立起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力度,促使农产品升级。同时,整合劳动、企业等教育培训资源,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驾驭实用技术的能力。

  (四)消除体制风险。体制风险就是解决农村上层建筑如何适应农村经济基础的问题。一是农村土地适度流转问题。要鼓励和引导土地流转向种养殖大户集中的模式,有效解放农村劳动力、生产力。同时,在适度流转土地时,应遵循一次性流转土地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价格不宜过低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利益。二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在确权过程中,要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以“还权赋能”为核心,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体系,促进农村资产资源权属明晰化、配置机制市场化、产权要素资本化、管理监督规范化。三是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养老保险是农民老有所养的一个基本保证。需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进一步探索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实行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保障制度,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户籍制度改革。农民有序向城镇流动,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趋势。但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流失,造成的农村土地无人耕作的情况,就一定程度上倒逼我们要培育联户经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以“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机械化”为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和资源向从事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组织集中。五是涉农工程管护、产业管理问题。工程管理的关键是解决好重建轻管问题,要本着“农户使用出费、协会收益微利”的原则,探索建成“支部+协会+农户”的工程管护机制。产业管理的关键是提质增效,要建立起“支部+专合社+农户”的联营机制,通过生产资料统供、生产技术统训、设备装备统用、生产过程统管、生产产品统销的“五统一”,以确保农产品的产量、品质以及农户利益。

  (五)消除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如森林火灾、干旱洪涝、动物疫病等。这需要我们进一步适应大自然,注重规律变化,切实做到“一到五月要防火、五月到十月要防洪,冷了想到禽流感、热了想到猪链球,一年四季不忘动物防疫”。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正确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用药、施肥,通过测土配方等技术,有效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土壤元素,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全部评论(0)
·
推荐阅读
  • 2019年度市商务局一级调研员述职述廉报告
  • 2019年度市商务局一级调研员述职述廉报告
  •   2019年,在局党组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指导下,认真按照年度既定的工作目标,积极协助局分管领导推动工作贯彻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局党组和局领导交予的工作任务,努力做到思想上积极进取、工作上求真务实、生活上从严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关于市管干部述职述德述廉的要求,现将各项情况报告如下:  作为刚调整使用的市管干部,必须在思想观念、领导方式、道德修养等方面切实做到率先垂范。一年来
  • word模板
  • 编辑:admin
  • 时间:2022-03-15 08:57
  • 阅读:52
  • 2019年县委办公室主任述职述廉报告
  • 2019年县委办公室主任述职述廉报告
  •   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努力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一年来,我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于主题教育全过程,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深入学习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总到黑龙江及我市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省市县委全会精神,使得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宗旨意识进一步树
  • word模板
  • 编辑:admin
  • 时间:2022-03-15 08:57
  • 阅读:159
  • 农发办支部2019年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专项述职报告
  • 农发办支部2019年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专项述职报告
  •   我于2019年1月30日在市农发办第二党支部的换届选举中再次当选为大同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第二党支部的支部。这既是组织和同志们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激励。在市农发办党组和党总支的领导下,在支部全体党员的支持下,我团结和带领第二党支部的党员们认真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十九大的精神,把支部工作与业务各科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激发支部全体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有效地促进了各科室的各项工作。现向领
  • word模板
  • 编辑:admin
  • 时间:2022-03-15 08:57
  • 阅读:187
  • 2019年度烟草公司科室干部述职报告
  • 2019年度烟草公司科室干部述职报告
  •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二)求真务实,抓好重点工作推进。一是合同招标科学推进。严格按照规定流程手续,组织开展卫生保健用品招标工作,最终以竞价评比方式确定供应经销商;对接和彬宇劳务公司,就食堂业务外包事宜积极开展商务谈判并达成共识,全面完善2019年度合同签订内容。二是烟叶收购顺利达标。投身一线、积极作为,努力抓好烟叶收购工作,组织XX站全点职工在条件
  • word模板
  • 编辑:admin
  • 时间:2022-03-15 08:56
  • 阅读:234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2024 创考资源网 | 黔ICP备09005085号-2 贵公网安备 52262802000963号
联系客服
技术咨询 售前小李 客服小鸿 联系客服
13158356292
手机版

扫一扫进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