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业乡镇的崛起之路——xx市xx镇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xx市xx镇充分发挥境内“四荒”资源、石灰石资源、陶土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资源开发,突出畜禽养殖、石料陶土两大特色,着力打造“两大亿元工程”,走出了一条山区乡镇发展特色产业的好路子。 一、主要特点 一是发展规模逐渐壮大。全镇分散饲养畜禽户数逐步减少,专业养殖、规模养殖大户比重逐年增加。目前,全镇养猪年出栏过百头大户21家,过千头大户10家,过万头养殖场1个;养鸭过千只大户15家、养鸡过万只大户3家。全镇生猪年饲养量4.66万头、鸭3.01万只、鸡17.3万只。其中,专业大户占全镇畜禽年饲养量的68%。目前全镇存栏商品猪2.28万头,存笼蛋鸭1.83万只、种鸡1.7万只、土鸡12.15万只、蛋鸡6万只。同时,全镇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工矿企业扎堆发展,达到16家。其中石灰石开发加工企业10家,琉璃瓦生产企业6家。
二是经济效益不断上升。养殖大户通过实施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08年,全镇规模以上养殖户出栏商品猪1.8万头,出笼鸭1.7万只、鸡2.3万只,主要销往广东、武汉等地方,共获纯收入560万元,比上年增长38.8%。2009年全镇规模以上养殖户可出栏商品猪2.1万头,出笼鸭3.2万只、鸡3.4万只,可获纯收入850万元。矿产资源开发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全镇仅从事石、土资源运输的车辆就达200多辆,年创纯利1000多万元。解决全镇富余劳力600多人就业 ,年获收入800多万元。2008年,全镇以石、土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总产值达9700万元,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6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3%、37.6%。
三是投资强度明显增大。近三年来,xx镇单个项目投资规模不断增大。目前,全镇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5个,在3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9个,其中金川畜牧项目总投资800万元,目前已投资600多万元,建有标准猪舍28栋,可养猪万头以上,目前存栏母猪360头,存栏商品猪5000头,是目前我市已建成的最大商品猪养殖基地;远方钢铁石灰项目总投资过600万元,年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年可上缴税收100万元。
四是生产水平稳步提升。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逐步推广应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该镇畜牧业在坚持走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路子的同时,注重畜牧发展标准化、生态化、科技化。全镇85%上的养殖大户实行了猪禽鱼、猪沼鱼、禽鱼等立体生态模式养殖,目前有8家正在采用“正大150”养猪模式兴建猪舍。全镇生产群母猪80%已更换成优质杂交母猪,优质“三元猪”占出栏总量的90%以上。矿产资源走精深加工之路,不断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产品品质得到提升。远方钢铁石灰厂采用现代工艺设备,生产含钙量在50%以上的精制石灰,直接为武汉市黄陂区钢材冶炼公司生产特种钢材提供辅料。金瓯琉璃瓦厂为提高产品质量,以年薪10万元聘请从国外归来的江苏宜兴郭锁根工程师任技术总监,用超强耐火材料建生产线,致力打造金瓯品牌,目前产品产销两旺,远销省内外。
一是干部促动。xx镇委、政府结合镇情,围绕山水、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干部力量,在保持党政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原有职责分工不变的同时,按干部的特长、按项目建设的需要对干部进行“二次分工”,实行全员上阵,形成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人人抓产业,个个抓项目的工作合力,变指挥型为引导型,变命令型为服务型。为了强化领导班子成员抓产业责任,该镇将每年需要调整和建设的项目以文件形式下到村、部门,纳入党政班子成员绩效考核目标责任书,将班子成员联系项目情况与年终考核、评先挂钩,项目没有明显成效的,年终考核时一律不得评为优秀等次。每名班子成员每个月拿出100元工资与项目工作挂钩,年终时,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按比率扣发工资。
二是龙头带动。xx镇采取点抓大户、带抓走廊、块抓基地的方式,促进龙头骨干企业壮大。在培育壮大畜牧产业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推进全镇农村土地、山场、水面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经营权流转,推进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和生产大户集中。以金川畜牧、欣华禽业等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养殖户为基础、以镇畜牧部门为依托,成立了畜禽养殖协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按照提供良种、良法和技术服务,回收成品,统一销售的方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镇畜禽生产基本形成从种苗繁育、养殖,饲料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带动了一批养殖户发展,形成了魏桥村、王台村等养猪大村,张畈村、马庙村等养鸭大村。建材产业以远方钢铁石灰厂、金瓯琉璃瓦厂为龙头,走资源开采、加工、销售之路,不断延伸加粗产业链条,一批企业扎堆发展,建材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10里安京线为走廊的畜牧产业带、建材产业带。
三是招商推动。xx镇“四荒”资源达2万亩,石灰石储量约800万吨 ,陶土蕴藏量达490万吨。该镇发挥特色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采取全民招商、回归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进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目前,全镇“四荒”资源拍卖(租赁)达80%以上。着力实施“回归工程”,利用亲情、友情、乡情招商。2007年10月,引进在外开煤炭贸易公司的xx人乐道高,投资300多万元兴办xx第一家琉璃瓦厂。采取以商招商的方法,引进配套生产企业。通过津雷石材公司,引进生产精制石灰的远方钢铁石灰厂,该公司的落户投产,又带动了3个石材开发项目的落户。二年来,该镇共招引大小项目21个,总投资8000多万元。
四是环境引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该镇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强集镇配套建设和村级路网建设。近年来,利用多种途径筹措资金440万元,不断完善集镇功能,村级路网建设达73.3公里,全镇32个村的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或黑色化。在放活政策上,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做到思想上放胆、政策上放活、工作上放手,在项目用地、企业注册、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提倡全民创业,鼓励和支持富裕起来的农民、农村能人、打工回归人员,大力兴办工农业项目;对引进项目的个人实行奖励,对投资农业项目的,实行“以奖代补”;在项目建设上,实行一个项目有一名党政成员负责,一个专班跟踪服务到底;对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生产、生活、要素等多门类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几年,xx镇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和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找到了一条适合镇情的发展路子。乡镇经济在区位上具有整体性,但在地理、资源、人文和发展上却特色性很强,易于形成特色产业。为此,乡镇应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善于寻找和发挥这些优势和条件,实施差别发展战略,使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项目是加快发展的载体,抓项目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抓招商引进。从近三年来xx镇新建成、新开工的项目来看,有90%以上的项目都是通过招商引进完成的,为镇域经济发展培植了新的增长点。推进乡镇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利用和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采取多种招商途径,大力开展资金、技术、项目、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增强乡镇经济发展后劲。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体化的农民小生产与市场化的社会大生产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从xx镇的实践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基地、壮龙头。乡镇要坚持比较优势原则,注重发挥传统、资源、区位优势,突出特色、扬己之长,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狠抓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促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实现“互补”和“双赢”。
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经济。像xx镇这样一个山区镇,正是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经济才得到了发展。因此在工作中,要竭尽全力做好硬软环境建设,解决投资者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安心投资。凡是外地实行的政策都可以实行,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并认真抓好落实。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满腔热情、真心实意的为乡镇经济发展献计出力,营造“人人是环境,个个为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