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特别助动”的措施,切实深化“企业服务年”工作,深入了解民营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进一步优化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举措,安吉县民营协会开展了民营企业生存状况的调查,此次调查涉及了木材家具、金属、建材等10个行业的30家民营企业,内容为与企业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数据,共收集意见建议19条。从数据分析显示,企业(受调查的样本民营企业,下同)2008年度各项经济发展数据比2007年度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2008年度开业5970家、与上年同比增长57%,变更注销7653家、同比增长103%,累计25322家,同比增长16%。调查结果表明全县民营企业依然处在一个正常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压力和发展瓶颈。
(一)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稳中有升。在此次调查的30家民营企业中,其中木材家具占1/3,外向型行业占23%(以出口欧美国家为主),具有一定的地方产业代表性。2008年度总资产比上年增长17%,高于总负债的9%,营业收入增长25%,利润总额增长24%,固定资产总额增长18%,净资产总额增长20%,出口总额增长17%,缴税总额增长14%,各项指标的增长显示了全县民营企业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
(二)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明显。在此次调查中,虽然有63%的企业称目前经营状况正常,但从产品订单情况来看还是不容乐观,2009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比,订单数量“基本不变”和“减少”的占43%,减少幅度为17%,显而易见,外向型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和影响。在欧美实体经济尚未走出危机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视自身实际积极采取应对措施:40%的企业暂时减少投资,33%的企业进行财务紧缩,13%的企业实行减员,3%的企业采取减薪措施,10%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而77%的企业对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表示认同和赞许,纷纷表态,对企业的未来充满发展信心,重点将在抓潜降耗、加强技术开发、积极开拓市场等方面下功夫。
(三)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在此次调查中,有66%的企业表示略有资金缺口,需要融资,20%的企业表示没有资金缺口,14%的企业表示资金有很大缺口,急需融资。从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来分析,主要有银行、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三条渠道,另有一部分依靠企业内部集资和供货商赊帐等方式,在银行方面,表示比较容易贷得的占50%,很困难贷得的占13%,根本不存在困难的占10%,数据分析表明,大多数民营企业具有一定的融资渠道支持,不过1/3的企业认为银行手续太烦琐、抵押物品要求过高,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不少企业提议,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增加与信贷部门的沟通,为企业增加额度,增加品种,简化手续,提高第三方担保额度。
(四)有一定的涉费负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涉费负担,参与调查的30家企业2008年涉费负担总计754万元,平均每家25万元,四成企业涉费负担占总成本的5%以下,少数企业占总成本的20%以上。在所有涉费负担中,税率是企业所提意见的焦点,不少企业要求政府降低税率,部分企业也提及了与涉费问题相关的企业服务问题,要求政府部门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在收费的同时也要将服务跟上,如及时组织法律法规培训,邀请专家指导产品的研发,有关要迅速等。
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标杆,因此保障民营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广泛交流和对民营经济的调研,了解他们的迫切需求,针对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安吉县协会提出了促进当地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重抓政策落实,将优惠政策转化为优质服务。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也配套制定了落实相关政策的工作制度,但当前“水泥墙”推倒、“玻璃门”未开的政策空置现象依然存在。建议当地政府建立健全相关领导机构,领导、督促各部门积极有效地开展民营经济扶持发展工作,提高工作透明度和质量,做好民营企业利益诉求保障,使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使涉费负担降到最低,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优化产业结构和行业布局,助动创业创新创牌工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从实情出发,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和行业布局,使区域资源得到更有效地配置,使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更有活力。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要加强引导企业,克服仿造、贴牌、不注重自律等无序运行的习性,以品牌建设为引擎,以自主创新为支撑,掀起一场“知识产权改革”、“技术创新”运动,使民营企业真正走上一条资本和伦理双重积累的大道,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建立信息通达机制,设立权威的民营企业信息网站等服务平台;整合综合性信息,定期发布国内外产业政策、扶持政策、信息导向、服务措施等信息,方便企业捕捉商机;加快融资体制改革,针对当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反映最强烈的融资难题,出台融资解围政策,在加大商业银行力度的基础上,积极释放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小额公司的融资功能,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给予根本性保障;积极培育和拓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规模和层次,为民营企业提供市场调查、管理咨询等服务,切实改变社会服务支持力度薄弱的局面;进一步发挥商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作用,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实现民企信息共享,促进民企交流合作,为民企提供切实有效地服务。
(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项职业技能。鼓励引导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特别要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岗前就业培训,有计划的培育一批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各级财政要在培训经费上对就业培训机构给予一定的支持,税务部门应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减轻从业人员在培训经费上的负担。加大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培训力度,重点强化对产品主要出口国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产业导向的培训,大力培养反倾销法律专业人才,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交往水平和跨国经营能力。积极探索新的职业技能培训形式,广开就业门路,搭建就业平台,增加就业渠道,给用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创造更加通畅的信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