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8356292

副区长实践十九大精神调研报告

分类:PPT模板 时间:2022-01-22 08:49 浏览:91
概述
  副区长实践十九大精神调研报告  十九大召开后,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有关精神,结合分管的民政工作,利用三天天的时间,到有关乡镇和街道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区辖14个乡镇、7个街道,面积56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近年来,我区始终把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作用,规范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树立精准救助工作理念,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创新,着力构建以低保救助为基
内容

  副区长实践十九大精神调研报告

  十九大召开后,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有关精神,结合分管的民政工作,利用三天天的时间,到有关乡镇和街道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区辖14个乡镇、7个街道,面积56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近年来,我区始终把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作用,规范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树立精准救助工作理念,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创新,着力构建以低保救助为基础、专业救助为补充的**特色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一、主要做法

  (一)采取“劳动力系数法”综合评定低保,实现低保评定工作的规范化、公平化。低保评定是群众关心的焦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民政工作的难点,解决低保工作中多年累积形成的“顽疾”,在新常态下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初,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范围内采取“劳动力系数法”评定低保,并形成了初步工作方案。为确保方案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区两次组织乡镇主要领导、民政办主任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三次召开分别有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民政办主任参加的座谈会征求意见,四次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乡镇、村组进行实地调研,最终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区城乡低保综合评定工作实施方案》。区政府召开了有乡镇分管领导、民政办主任、部分村干部参加的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与会干部进行了系统培训,并向基层发放了5000本工作手册和6万份传单,真正让干部群众知道“怎么评”、“评啥人”,切实提高了低保综合评定工作的知晓率和透明度。各乡镇将低保综合评定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安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从简化、量化家庭经济收入着眼,从模式化、分值化听证评议入手,按照个人申请、组织初核、入户核实、计算得分、介绍情况、评委打分、确定类别、比对抽查、公示备案九个步骤组织评定,切实发挥了乡镇政府的受理、审核主体作用,妥善解决了工作没抓手、操作随意性大、对象认定不准等问题,尤其是多年形成的关系保、人情保、轮流保、搭车保以及二次分配、平均分配低保金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2015年全区农村受理申请3.6万人,产生低保30433户、32129人,发生变动低保对象16008人,替换率为49%,在当年是村“两委”换届年的情况下,没有因低保综合评定引发集体上访问题;今年又与扶贫工作有效衔接,采取“劳动力系数核算收入+核算扣减”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了精准认定、按户施保、提高标准、补差发放的方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三级复式”急难救助体系,确保陷入困境群众得到及时救助。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www.damishu.cn)我区被列为自治区级“救急难”工作试点单位,为确保遭遇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我区出台了《**区临时救助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细则》,每年向乡镇街道拨付部分临时救助资金,1000元以下授权乡镇街道审批,提高了临时救助工作的时效性。2015年,我区又被民政部确定为国家级“救急难”工作试点单位。以此为契机,我区总结上年试点的经验和不足,探索建立了村和社区、乡镇街道、区直部门上下联动、平行互动的“三层复式”急难救助体系:在村和社区层面,组建了以村和社区干部、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为主体,以城管人员、交通警察、治安巡逻员、环卫工人、公交出租车司机为补充的急难救助信息员队伍,及时发现上报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等特殊情况,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在乡镇、街道层面,结合“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要求,在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政务大厅建立了急难救助窗口,窗口实行“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窗口工作人员负责受理、办理、转办或上报群众反映的困难,直至问题得到最终解决,凸显了乡镇街道在“救急难”工作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区直部门层面,由民政部门牵头建立了包括急难诉求整合、基本信息核实和救助进度掌控在内的信息共享机制,实行民政系统内部救助信息互联互通、民政部门与其他部门救助需求信息对接和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实现了急难救助信息的联动和急难救助对象的有效救助。全年仅民政部门就救助了5867人,发放救助金678.8万元。通过建立“三层复式”急难救助架构,进一步明确了各层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救助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区实际的急难救助工作的新途径,《中国社会报》、《中国民政》刊发了我区的经验做法。

  (三)探索建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的保障效用。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基本医疗保险 + 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 民政医疗救助 + 爱心救助”四重医疗救助机制,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自2015年7月开始,我区与**人保财险公司合作,从医疗救助资金中出资96.5万元,为全区低保、五保、三无、孤儿和老复员军人五类民政救助对象购买了半年期商业医疗补充保险。截至目前,人保财险公司赔案1004件,赔款135.7万元,赔款总额高出投保资金39.2万元,理赔总额占到全部医疗费用的3.2%,而且就个案而言,随着医疗费用的增加,补充医疗保险赔费比例逐步提高,实现了救助资源向支出额度大的困难群众倾斜。以一位花费7万元的大病患者为例,若在旗县级医院治疗,城镇医保或新农合报销54%左右,约3.8万元;补充医疗保险理赔11%左右,约0.8万元;医疗救助8%左右,约0.6万元;患者自费27%左右,约1.8万元。从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来看,不但增加了医疗救助资金的额度,而且实现了救助资金的再分配,商业医疗补充保险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调节作用。

  (四)多措并举改善敬老院条件,不断提升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质量。“五保”对象、“三无”人员是政府供养的特困人员,我区以乡镇敬老院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从强设施、保运转、发定额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特困人员的生活质量。一是强设施。2015年区政府两次组织民政、公安消防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共排查出消防、食品、卫生、保卫安全隐患21类、149个,区乡两级财政投入资金182.6万元,消除安全隐患121个,有效保障了院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保运转。为解决敬老院运转挤占院民供养经费问题,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敬老院运转资金从2015年开始纳入区级财政预算,每个乡镇敬老院每年平均经费8万元,由区民政局统一管理。2015年的运转经费按照“保证基数、参考人数”的原则进行分配,5月份为每个乡镇敬老院拨付基金3万元,8月份按照院民人数分配了其余资金,全年共计拨付工作运转经费112万元,促进了乡镇敬老院的正常运转。三是发定额。针对院民非医院治疗费用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区以每位院民1000元的标准,为全区14所敬老院拨付医疗定额救助资金441万元。这笔资金由乡镇民政办建立专户管理、乡镇敬老院统一调配使用,主要用于购买院民平时常用药物、住院院民陪床服务、普通门诊简单治疗、患病院民检查等费用,极大地缓解了乡镇敬老院院民就医难、吃药难、陪护难等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社会救助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目前,各乡镇、街道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少,且人员身份多样、身兼数职,部分乡镇、街道工作人员负责民政工作的同时还肩负其他业务工作,同时还要投入乡镇、街道集中开展的其他重点工作中。基层人员力量薄弱,影响救助工作的组织开展,制约了社会救助的及时性、动态性和准确性。

  (二)社会救助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社会救助工作项目繁多,任务艰巨,不可能由一两个部门完全承担,建立统一支强有力的救助工作协调管理体制十分必要。

  (三)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互辅不足。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这些虽已基本建立,但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还不够宽,部分社会保险津贴的标准还比较低,影响了社会保险制度在预防大部分劳动者贫困方面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导致贫困人群规模的扩大以及贫困程度的加深,使社会救助最后“保基本”的兜底网承担过重,给社会救助带来压力。

  (四)社会救助“输血”“造血”缺乏互补。“输血式救助”主要指直接性和暂时性应急救助,“造血式救助”则强调长期性和再生性脱困帮扶。目前,我区“输血”救助范围广、项目多、标准高,“造血”救助方面却存在短板,这其中有政策局限和其他部门配合延伸等诸多因素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进一步完善我区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工作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完善农村低保综合评定办法,用“劳动力系数法”评定城镇低保,全面规范城乡低保档案,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好现有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二是筹措资金500万元建立急难救助基金,配套制定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本着“让面临重大困难的群众及时摆脱困境、恢复基本生活”的原则开展急难救助;三是重新修订医疗救助办法,将失独人员住院治疗费用、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医疗定额补贴列入医疗救助范围,实施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全额医疗救助;四是筹资287万元,继续为五类民政对象购买商业医疗补充保险,逐步解决特困人员有病不敢治、大病治不起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

评论
《公文写作高手必备工具箱》下载
联系客服
技术咨询 售前小李 客服小鸿 联系客服
13158356292
手机版

扫一扫进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