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题词
(一)题词的概念、特点
题词也写作题辞,是一种古来就有的文体。在古代,题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题词专指题写在书籍前面的文辞。广义的题词还包括题跋和题名。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物前、后的品评之笔;题名是为留作纪念而在物品上题写的姓名或题目名称。无论是狭义或者广义题辞,多为点睛之笔。现代题词是承袭古代题词演变而来的。它是指为勉励作者、后学,或为了抒发某种情怀而题写的精炼文词。我们这里所介绍的是现代题词的写作。
题词的适用范围和对象非常广泛,或对人、对事,或对物、对景,只要有感而发都可以援笔题词。题词有以下特点:
1.精粹性。 题词内容精粹。无论情之所至,即兴发挥,或者应人之请,题词留念,往往都是点睛式的文字,表现的是物之精华,人之神韵。
2.纪念性。 现代题词除了具有勉励、缅怀或抒发情怀的作用外,主要用以留作纪念。
3.简短性。 文章以篇论数,而题词不以篇称谓,径以字、词相称。这是因为其仅有寥寥数语,多则几十字,少则几个字,言约而意丰。诚如明代徐师曾所说,题词“各有所为,而以简劲为主”注: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其词考古证今,释疑订谬,褒善贬恶,立法垂戒;各有所为,而专以简劲为主,故与序引不同。”所以简短也是它的特点之一。
(二)题词的分类
根据范围和对象的不同,题词可以分为给人题词,给事题词,给物题词,给景题词等四种。
1.给人题词。它可以是领导或有地位、有名望者对英雄模范及有突出贡献或有一技之长的人物的题词,以评价他们的功德、成就、成果,赞扬他们高尚品格和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去学习;也可以是领袖对群众、师长对晚辈的题词,以表示关怀、勉励和期望;还可以是同辈之间表示情谊的题词,多以名言警句或良好祝愿相赠,以期互相鼓励,共同进步。除此之外,现在也有请权威人士或著名学者给自己的作品题签的,这也是题词的一种。
好的题词精辟、隽永,或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或语重心长,发人深省;或情意缠绵,暖人心怀。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一生曾题写过不少题词。例如,给英雄模范人物的题词有“向雷锋同志学习”、“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给少年儿童的题词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给出版界的题词有“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给文艺界的题词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等。这些题词在我国已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是题词的典范。
对人的题词也有引用名人诗词或名言警句来抒发情怀的,如毛泽东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梅,领异标新二月花”等,就常常被引用为对人的题词。
2.给事题词。它多指为某项事业,某项活动的题词。题词者一般是有声望的人,如领导、专家、学者或有特殊贡献的名人,通过题词表示祝贺或倡导某种精神。如《光明日报》扩版,关山月题词为“幽香铁斡镶梅魂”,敏译题词为“扩充信息量,增加生动性,突出原特色,适应新要求”等。
3.给物题词。它一般是指在自然物、建筑物、日用品、书籍上的题词,有的仅留作纪念,有的是抒发自己对祖国山川河流的热爱之情。如庐山仙人洞处有一怪石,形似蟾,上书“豁然贯通”四个大字,就表达了题词者的一种情怀。有的题词则表示对物,或借物对社会、对作者的评价。纪念碑上的题词、书籍的题词多属这一类。
4.给景题词。是指对某一自然景观的题词。这类题词多是为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而作,或者触景生情和借景抒情,用以抒发爱国之情、眷念之情等。其中既有题名,也有题诗和题文。例如,庐山的“仙人洞”三字是题名;黄冈赤壁的“月色如故,江流有声”、杭州飞来峰的“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是题诗;华山北峰山腰的“五岳华山险为首”、华山金锁关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题文。由于给景题词一般也都是题写在自然物上,所以有的将其归为给物题词类,也无不可。
(三)题词的内容、格式
题词的内容应当因人、因事、因物、因景有所不同。无论是自己拟写,还是引用诗名句、名言、警句,都要注意针对性要强,语句要精辟。除留念性题词外,一般应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题词的书写格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不写上款的,即将题词写在正中的位置,左下方署上题词人的姓名和年、月、日期(竖写为右下方);一种是写上款的,即在左上方(竖写的为右上方)写上题词对象的名称或姓名;还有一种是不写上款,而在下款签署时简单交代题词的事由,如“癸酉初夏旅经古都长安书赠学兄××共勉,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