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省厅、市局正确领导下,在站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工作,履职尽责,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农机化事业得到了稳发展。
1.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20XX年全市农机总动力15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4509台,同比新增31台;联合收割机2492台,同比新增21台;插秧机1770台,同比新增23台,其中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已达945台,植保无人飞机171台,同比新增50台;粮食烘干机786台,同比新增12台。
2.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共完成机耕作业面积218千公顷,机收面积188千公顷,机播面积115千公顷,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77.74%,增长2.37%。
3.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20XX年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达83个,其中9个全程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和农机专业合作社68个,从业人员4294人。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业面积143千公顷,服务领域涉及主要农作物生产的耕作、种植、收获、田间管理及加工等环节。
4.购机补贴政策稳步实施。20XX年省分配我市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70万元,上年结转资金838.855万元,全年可使用资金达2609.855万元,全年使用补贴资金1584.774万元,补贴机具1269台,惠及农户791户,带动农民投入资金4000万元。
5.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20XX年被市安委会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1.补短板。一是通过实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利用开展补贴机具新产品试点和资质采信试点之际,我站会同畜牧办,指导市经开区台圣环保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农业废弃物料烘干机两个机型,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完成产品鉴定,,并通过省农机补贴产品分类投档专家组审核已进入2018-2020年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完成省厅交办任务,填补我省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无生产企业的空白,二是通过实施市财政农业产业化政策,大力推广农机化引领性技术和装备。20XX年利用市财政农业产业化资金对购置油菜毯状苗移栽装置进行补贴,示范推广油菜毯状苗机械化移栽700亩,我市油菜毯状苗移栽技术和装备能力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2.强整治。一是强化农机补贴监管,规范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市场秩序。20XX年组织开展农机补贴产品违规行为查处活动,在对补贴的机具开展审核比对中,发现XX市、XX市2个植保无人机生产的植保无人机在产品商标、技术参数、机具型号设置、机具外观等高度一致,疑似违规,经收集整理形成调查报告上报省厅农机装备处,省厅组织调查后已暂停了2个植保无人生产厂家产品补贴资格。二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源头管理,严把牌证发放关,组织开展了“平安农机”示范村创建工作,20XX年新创建两个示范村;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组织开展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活动;认真落实省市文件,组织开展变拖专项整治,消除隐患,20XX年累计注销变拖1184台,全市变拖总量已降至1452台。
1.农机装备结构性问题突出:大田粮食生产机械多,其他产业如畜牧机械、水产机械、林果茶叶蔬菜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秸秆畜禽粪污处理机械少,机械化水平不高。
针对存在问题,今年工作计划安排:一是继续发挥财政政策拉动效应,尤其是要发挥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效应,引导农户购置大中型、复合式、智能型机械,补缺补差,重点推广播种、植保、茶叶生产加工、秸秆畜禽粪污“两利用”、蔬菜园艺机械。二是压紧压实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牢记安全生产红线,持续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和组织开展农机事故应急处置应急演练,开展隐患排查和变拖专项整治,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