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发展电子商务 助推产业扶贫
2015年,我县被省商务厅列为全省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示范县,一年来,我们结合实际,对电子商务和农业农村深度的融合,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研究和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我们认为,作为信息闭塞和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利用互联网的数据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突破时间、地域和成本的限制,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结构调整重要的助推器,同时,商务模式的变革为创业、创新带来了巨大空间,也为经济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县初步具备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条件,如何抢抓机遇,时间紧迫起步艰难,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优势
(一)电子商务民间发展十分活跃。
据省商务厅后台统计,用我县居民身份证登记在淘宝开店的人数,我县排名全省第22位。开始有本土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团队组建聚集,吸收招募专业人才,引导行业自律;有一大批传统企业都在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产品转型;社会青年和返乡青年进行淘商、微商创业已成趋势,其中最好的本土淘商年销售达到380万元,但是以销售外地产品为主,本土产品很少。
(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高速高铁的即将开通,乡、村的村部、公路、水电、宽带和移动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利于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平台的搭建营运,有利于线下物流中转配送体系的建立延伸,有利解决最后一公里落地的问题。
(三)产品孵化培育空间广阔。
山水、森林、土壤、空气等原生态环境和红色历史、悠久的文化民俗、国际旅游胜地张家界等品牌背景下,传统产品改造和核心产品孵化空间巨大,传统的种养殖业扩大生产能力强大,只要坚持贯穿统一的标准化生产培育,3年左右,一定可以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品牌产品。
(四)精准化扶贫优势政策资源和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相得益彰。
多年来的扶贫攻坚开展,使得乡、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是在产业培育方面,存在速度不快、规模不大、农民参与度不高和品牌缺乏等短板。精准化扶贫转向种养植和农副产品等产业,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巨大的供货链保障,电子商务又反过来为产业的发展拓宽销售渠道和数据信息指导服务。
二、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目的
(一)助推产业扶贫。围绕“涉农生产生活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搭建城、乡、村三级既一体化又相互独立的网络商务交易平台,完善整合线下物流中转配送体系,新增和拓宽线上交易渠道,弥补线下交易渠道环节多、成本高、信息闭塞等局限,方便农民买卖。推动城乡贸易流通,活跃、提升交易规模和质量,快速拉动内需。
(二)以传统产品和核心产品标准化改造、孵化培育为着力点,积极推动一村一品模式的示范试点。力争经过5年左右时间形成3-5个优势产业,把桑植县打造成全市的生态粮仓,常年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原生态无污染的农副产品。
(三)通过平台,积极探索、创新利用预卖预订和众筹众创等电子商务模式,引导城市居民消费、民间资本投资农副产品和其他优势产业。
(四)引导电商创业创新。培养一批淘商、微商及其他第三方平台运营商,其中每一个乡镇、村除了到县级平台开店以外,还必须建一个淘宝店或者在其他第三方平台开店,助推桑植县产品销售。
三、 主要措施
县域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研发建设运营。主要产品定位,以居民健康的刚性消费需求为第一步,带动无化肥农药、原生态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把农民自产的白菜、番薯、洋芋等农副产品都要变成商品。平台的数据化,把所有乡镇村的产品、农户、企业、合作社和县城超市、商家、生活服务、便民服务、商贸企业和涉农生产生活产品等数据信息搬上平台,完成数据和信息集中,初步形成大数据。平台客户群体定位,突出家乡情节元素,以桑植人消费家乡产品为主线,推广传播辐射到张家界、长沙、广东、浙江等桑植人聚居的省市县和城市;以淘商、微商等其他第三方平台运营商团队为主,推向全国。人潮溪乡红旗村养鱼户黄生华,通过他自己开的淘宝店,2015年销售仅仅2条鱼,经过县域平台预卖预订模式的试运营,当月新增销售360公斤。
(一)举办桑植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为创业创新提供免费平台,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培育,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技术支撑服务团队的召集组建,对所有环节的模式进行了标准化设计和探索论证实践等大量筹备工作,由于办公场所尚未最终确定,一直未开始正式营运。
(二)抓好核心产品孵化和标准化培育,推广到一村一品模式中去试产试销和推广,确保供货链有保障,避免市场有需求又无货可供的不平衡。
(三)建立整合完善线下物流配送中转体系;推进乡镇电子商务信息员制度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积极引导商贸物流企业和邮政到村设站点。目前邮政已在38个村设立了服务站点,下一步,加大扶贫村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村部要预留小规模配送中转点、电脑和电动小三轮送取货物,对管理服务员进行2年的工作补贴。计划从扶贫资金里和后盾单位直接调整科目安排到每个村。
(四)抓培训促进创业创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培养淘商、微商等其他第三方平台运营商,培养互联网+服务+金融+旅游文化等其他行业电子商务企业;加强电子商务应用常识知识的普及培训,引导消费方式从传统的线下向线上转变;加强乡镇信息员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业务培训。
(五)加大创业扶持。经过培训考核,符合条件销售桑植产品的淘商、微商等其他第三方平台运营商,政府给予5000-10000元的扶持;尽快落地蚂蚁微贷桑植总代理,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提供100万元以下贷款支持。
(六)会同质检等部门加大产品质量监管力度,采用农户、村、乡镇三级背书主管部门随机检测的机制,确保平台交易的公信力和信任度。
(七)加大众筹公众账户监管。
(八)加大技术支撑力度。大力扶持本土电子商务骨干服务企业,并以此为中心,招募集聚一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育一支强有力的电子商务服务团队,有效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遇见的各中瓶颈和困难。
四、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力量缺乏,基础薄弱。由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起步晚,发育不完善,人才引进成本高,难以吸引专业人才的参与和支持,成为制约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产品初级,产品孵化难度大。规模小、成本高、品牌化程度和质量标准化程度底,消费的吸引力不强,真正推广开了,又无法满足供货需求。
(三)政府政策和资金配套不完善,引导扶持不够,产业自生发展迟缓,助推经济发展作用不明显。
五、几点建议
(一)配套完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鼓励扶持引导民间电子商务发展。
(二)设立电子商务发展基金,配套完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所需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引进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