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人先锋号”煤厂主洗车间机修班先进典型事迹
题记:由于煤厂重介系统为单套设备,工作过程中,无论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新庄煤矿主井正常提升,制约矿井产能的发挥。该厂主洗车间机修班23名职工,在工作中勤于学习,善于创新,不怕吃苦,一次次成功排除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成为集团基层班组中一面飘扬的旗帜。 飘扬的旗帜―――记全国“工人先锋号”煤厂主洗车间机修班 煤厂主洗车间机修班现有职工23名,平均年龄30岁。其中技师1人,高级工4人,中级工16人,初级工2人;党员7人。因班长叫张伟,大家都亲切地称之为“张伟班”。该班主要负责该厂主洗车间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曾先后荣获“工人先锋号”,“工人先锋号”,煤炭系统“安康杯”先进班组,河南省“工人先锋号”, 2008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一支积极进取的队伍
“张伟班”成员均没有很高的学历,他们凭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围绕建设“学习型、技能型、知识型”班组,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总结检修经验,23人中有21人考取了中级工以上技能上岗证,为做好机修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初,随着煤质的变化,厂原来的跳汰洗煤更改为重介系统洗煤。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设备属性,“张伟班”全体人员认真翻阅专业书籍,向徐州专家请教,对照产品说明书钻研摸索。通过三个月的努力,他们与新上重介系统交上了“朋友”,对设备构造及性能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张月锋是“张伟班”中的一名普通职工。在班组浓厚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利用业余时间向书本、向周边同事学习钻研氩弧焊和二氧化碳保护焊等技术,学到了过硬的本领。 2006年,张月锋代表永城市参加商丘市技工杯焊工大赛,荣获第三名;代表市参加河南省焊工比赛荣获“河南省优秀参赛选手”称号。2007年,他被煤厂派到石家庄工业泵厂进行学习维护和维修工业泵技术。在泵厂的几天里认真听取技术人员的讲课,由于他善于摸索,肯动脑筋,学习回来后,即可以独立完成整泵的装配。由于业绩突出,2008年,张月锋被评为“河南省煤炭工业劳动模范”。
一支敬业善战的队伍
对于主洗车间机“张伟班”来说,加班加点,接到临时抢修任务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他们从没选择退宿,而是以一种高度的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之中,直到圆满完成任务。
2006年4月,该选煤厂重介系统安装完工,步入调试及试生产阶段。由于是新的设备和新的生产工艺,主洗车间机修人员维修经验不足,他们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攻克一道道技术上的难题。在调试阶段,重介系统经常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张伟班”机修班人员经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吃得上中午饭,晚上十点左右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家。时常家中凳子还没坐热,就接到设备又出问题的电话,他们二话不说,急急忙忙赶回厂里,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2007年3月,“张伟班”检修人员对重介系统3314离心机进行检查时,发现离心机声音异常,经检查为主轴和空心轴损坏,需要进行及时更换。若不能及时更换,重介系统将不能正常运转,同时影响主井正常提升。“张伟班”人员迅速采取措施,将以往重介系统拆下的离心机送到淮北进行拆除,取得急需的主轴和空心轴。凭一往的经验,让株州厂家来进行安装至少需要2-3天。“张伟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勇于探索,自主创新,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参靠的情况下,自行安装。当天12点左右,张伟班长召集牛强、刘国云等5位同志迅速投入工作。由于更换离心机内主轴和空心轴空间非常狭窄,安装人员必须弓着腰,脚踩着钢板,腰系安全带,在钢板下运输带还在转动的情况强行作业。在安装时,由于运输带正在运转,煤尘飞扬,呛得安装人员喘不过气来,眼睛也睁不开。“张伟班”机修人员硬是于第二天四点安装完毕,比预计时间提前了八个小时(该洗煤厂与协调,定于第二天12点安装完毕)。
2007年10月晚上7点左右,主洗车间339斗提处事故涝坑无法正常作业。当班机修人员迅速向在家中歇班的张伟汇报情况。张伟迅速召集曹威等6人到339斗提处集合。他们用潜水泵将事故涝坑内的水往外抽,同时清理事故涝坑内2米厚,重约几十吨的煤渣。在抽水和清理煤渣的同时,314、315皮带不断往事故涝坑内落着煤尘,水也在不时的向此处汇集。检修人员顾不得天气赛冷,用了一夜时间,于第二天7点彻底排除了故障。原来是一根废弃的钎卡在底部,检修人员用氧气炔将钎割除。
像这种例子还很多,如:2007年11月,洗水车间601浓缩机设备老化,突然出现故障,“张伟班”经过连续二十多个小时的拆卸、焊接,顺利地完成了大轴的焊接工作; 2008年1月,339斗提因磨损严重,致使链板断开,造成斗提压死,“张伟班”奋战近五十个小时,使339斗提修复。
一支勇于创新的队伍
作为厂的机电龙头队伍,“张伟班”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一次次掀起技术创新的高潮。
2007年8月,重介厂房的干扰床投入使用。干扰床是降低末精煤灰份,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设备。由于干扰床配置的管道泵经常发生堵塞,拆机清理不仅麻烦而且对设备的损害特别大,更重要的是不能正常使用,会导致产品灰份高,质量差,直接影响公司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的信誉。 “张伟班”人员经过刻苦攻关,设计制作出了管道除杂器,有效解决了堵塞问题。
2007年9月下旬,通过努力完成了对脱介筛喷水的改造。脱介效果不好直接影响介质的回收率。没改前的喷水管都是长度一致,形成一道喷水,改后的喷水管是错开的,形成了两道喷水,从而有效提高了介质的回收率,避免了跑介现象的发生,为厂里节约了材料消耗,提升了吨煤的经济效益。
车间磁选机下料口大,无法控制流量,致使介质粉不经过磁选机直接流失,介质粉的回收率较低。他们在下料口处加装了一个DN100阀门,可以根据流量的大小任意调节阀门,从而降低了消耗,节约了原材料;重介精煤脱介筛上原脱介筛喷水离筛面太高,脱介效果不好,通过改造,降低高度,利用喷水高度不一,喷洒角度不同的优点,使产品脱介、介质粉回收得到了提高。
班组内像这样的小改小革多达几十项,如:精矿箱内部经介质粉和块煤流量大,冲刷快,造成精矿箱钢板寿命短、材料消耗大。通过技术改进,大大节约了材料消耗;对303跳汰机排料段改造。原安装的排料段漏料严重,致使304斗提机频繁死机,制约了生产。通过改造对排料机的轮壁加密钢板,改变入料角度,从而解决了漏料问题能够最大量处理来料;主洗车间2307斗提磨损快,需要不定期的进行更换。厂家技术人员更换一组需要八个小时,而“张伟班”通过观察、研究寻找提高效率的最佳方案,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更换一组斗提。
一系列的小改小革,使整个工艺流程从根本上遏制了跑冒滴漏现象,提高了煤的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为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一支团结协作的队伍
“张伟班”始终把团队精神作为行动的指南。用班长张伟的话说:“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只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机修班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趟不过的河。” 工作中,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着较强的凝聚力,使得难题一一得以化解;生活中,他们互相关心、互相体贴、亲如一家。
有一次,车间需同时更换四台弧形筛,任务紧急。班长张伟接到任务后,立即把本班人员分成四个突击小组,分别更换设备。大家忙中有序,先干好的小组成员并没有离开现场,而是帮助别的小组完成任务,最后大家共同奋战到晚上十点多完成了任务,没有一人中途退场。
当看到新分配到“张伟班”的人员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时候,“张伟班”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手把手的传授技术。特别是成功攻破重大疑难故障时,他们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组织人员进行分析总结,将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它人。
当听说班组内谁家有困难时,“张伟班”全体人员总会伸出援助之手。2007年6月,班组成员韩永梅的母亲不慎摔伤了胳膊,“张伟班”全体人员利用下班时间前去看望。韩永梅的母亲拉住张伟的手激动的说,“在你们的帮助下,女儿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你们真是亲如一家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