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现将 2020 年我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履职主要情况
一是扛稳党建主体责任。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上年度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全年研究党建类议题 189 个,牵头办理廉政类案
件85件。结合“基层党员进党校”,在线为全镇2622名党员讲
党课。建成 4200 平米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员活动新载体。挖掘推广“榆垡经验”,围绕户厕改造、志愿服务等内容,在学习强国、市区媒体上刊发新闻选题 343 个、推送新闻 533 篇。
二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两个市级软弱涣散村转化。通过“四谈、三测、两分析、一汇报”开展换届摸底,完成 4 轮次
支部书记谈话研判选情,将全镇 55 个村、社区分为三类,落实一村一策。针对支部书记老龄化问题,采取“调、撤、换”方式, 对17名超龄书记进行调整。全年发展党员51名,同比增加34。
三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带头守防线,24 小时值守京冀交界 23 处卡口,严守 38 公里交界线,全年实现“零感染”。
全区首个启动隔离观察点,已服务 1872 人,一名党员被评为“北京市抗疫先进个人”。以党建带群建,组建全市首家代采买志愿服务队,为居家人员提供“安心暖心放心”服务。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制定航司航企专项服务保障方案,被央视专题报道。
四是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业区腾退的大背景下,克服疫情影响,实现财政收入2.2亿元,完成任务115。落实企业“服务
包”,做实“管家”服务,引进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企业28
家,完成任务180;新增入库项目14个,完成任务350,投促工作全区名列前茅。落实两个条例,在全区率先完成“撤箱换桶”,人居环境整治全区名列前茅;业委会、物管会全面建立,同步实现红色业委会全覆盖。8月,“接诉即办”进入全市环比进步前十名。创新农地托管,实现裸地治理、稳粮增菜、基本农田保护“三赢”。提升本地教育,引入北京一零一中学、海淀五一小学、北京语言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抓党建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到位。在研究党建与重点工作 结合上还不够深入,对如何进一步发挥村(社区)党组织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不足、指导不够。近 5 年,榆垡镇完成 23 个村的征地拆迁和 11 个村的回迁安置, 由“镇”向“城”跨越发展的步伐加快,现有社会治理机制和解 决矛盾问题的方式,还不能很好适应地区快速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还有欠缺。
二是抓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还不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压力传
导不到位,常态化压力传导机制尚不完善,“两个责任”传导冷热不均,存在“上热下冷”“中热侧冷”“时热时冷”的现象。党风廉政建设“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还不够,对普通党员谈心谈话、咬耳扯袖频次不够高、提醒不够及时。
三是抓干部队伍建设用劲不足。从村、社区层面来讲,吸引优秀人才回村、回社区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专业人才、年轻 后备力量储备不够,干部专业素质、创新能力与新时代社区治理 需求还不匹配。从机关层面来讲,干部队伍梯次建设不健全,中 坚力量不足,存在青黄不接、高素质人才不足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创新学习模式,强化理论武装, 抓实知行合一。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巩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做实换届后新任职干部教育培训,定期进行“组织体检”。
二是全力抓好重点工作落实。从首都安全需要和京冀两地人流物流特点出发,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筑牢首都南部屏 障。做好生态环境建设,采取常态抓、精细管、严厉罚的管理模 式,提升镇域环境质量。
三是创新发展建设首都新国门。紧抓“两区”建设机遇,用好政策叠加优势,打造首都南部发展新高地。落实“七有”“五性”需求,创新探索合作模式,实现产业生态融合发展,提升新 国门形象。